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

Kurosawa’s Japan Revisited


Pico Iyer revisits Akira Kurosawa’s ‘Ikiru,’ the film he first saw after moving to Japan in 1987 and which he recently watched again, half a lifetime later: “I chose Japan as the place to move to in part because it seemed to be a quietly realistic society inclined to see life within a frame of death,” Iyer writes.

Akira Kurosawa’s Ikiru (1952) was the first film I saw after I moved to Japan in 1987. I recall how, whenever I’m asked why I left my secure-seeming life in New York City to move to a small room on the backstreets of Kyoto, I…
NYBOOKS.COM|由 PICO IYER 上傳

1970年代兩部影片《望鄉》《人證》:日本人的望鄉(江春男)



司馬觀點:日本人的望鄉(江春男)2015年12月30日




日本對侵略造成其他國家的苦難,或是避重就輕,或是竭力否認,卻對自己民族的苦難和屈辱耿耿於懷,搜根尋柢地發掘真相,以喚醒國民的患難意識,維護國民對國家的感情,70年代有兩部影片,是其中代表作。



墓碑背對代表怨恨

電影《望鄉》的主人翁阿崎婆,她年輕時被闖蕩海外的日本人所鼓動,忍著骨肉分離的痛苦,到遙遠的南洋尋找發財的美夢,結果被同鄉的人口販子賣進妓院,最初的羞辱和抗拒,逐漸麻木沉淪,變成妓場老手,她們用血肉錢養活遠方的家人,許多年後掙得自由身,滿懷喜悅乘船回鄉。但在家鄉迎接她們的是嫌棄厭惡,是更大的恥辱,讓她們沒有容身之地。
懷著冰冷的心,她們再度離開家人回到南洋,沒人關心沒有牽掛,她們的生命悄悄地消失在遠方的海洋。多年以後,有位作家偶然發現她們的故事,前往南洋,在陰森荒涼的熱帶雨林中,找到一個個長滿青苔,刻著日本人名的墓碑,這些墓碑都背向北方,背對日本,代表無盡的怨恨與絕情。
另一部電影《人證》,女主角八衫恭子是著名服裝設計師,創意時尚的帶領人,在一個涉及外籍黑人青年的血案中,她陰暗的過去一層層被剝開。二戰後被美軍佔領的日本,滿目瘡痍,為求生存不擇手段,年輕貌美的女主角,被美國大兵當街輪姦,昏迷在地上,大兵圍成一圈嬉笑著撒尿,日本民族的卑賤屈辱,在影片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慘不忍睹。 

殺兒了結民族恥辱

女主角為了生活,她和一位善良而同樣被種族歧視的黑人大兵同居,生下了天真可愛的兒子,後來大兵調防帶走兒子。十多年過去,日本經濟起飛,女主角改名換姓,進入上流社會。黑人兒子遠渡東洋尋找母親。母子秘密私會時,她用尖刀刺死頻頻呼喚媽媽的親生兒子。她想終結一個日本女人的恥辱,終結日本民族的屈辱,卻無法終結人性和悲情。
最後,她開車向鄉下老家奔馳而去,用力把一頂草帽拋向山谷,接著自己也跳下去,那頂草帽是她兒子帶來的信物,在山谷中慢慢飄落。 

2015年12月29日 星期二

1950年代五部經典電影:《七武士》《東京物語》《野火》《雨月物語》《哥吉拉》

http://www.nippon.com/hk/behind/m00069/
20世紀50年代五部經典電影
[2015.12.30]其它語言:ENGLISH | 简体字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
20世紀50年代被譽為日本電影發展的黃金時代,導演大師輩出,為我們帶來眾多佳作。也正是在這一時期,由著名導演黑澤明執導的影片《羅生門》贏得了1951年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全世界的目光首次聚焦日本電影。

《七武士》,拍攝於1954年,黑澤明

在黑澤明的一系列經典名作中,最令人矚目的莫過於這部史詩級鉅作。影片講述了一個村莊僱用武士來共同保護家鄉擊退強盜侵襲的故事。武士首領由志村喬扮演,三船敏郎則扮演冒充為武士的滑稽農民。影片中大量的激戰場面,驚險而逼真。

《東京物語》,拍攝於1953年,小津安二郎

多年來,在英國電影協會《影像與聲音(Sight and Sound)》雜誌主辦的全球導演最佳影片評選中,《東京物語》贏得了一致推崇。影片講述了一對老夫婦興沖沖地遠道來到東京探望已經成家立業的兒女,但兒女們卻自顧不暇,讓老夫婦倍受冷遇的故事。唯一對老夫婦表示關心和體貼的,是寡居的兒媳,由與小津導演長期合作的女演員原節子扮演,這一角色以及她出演過的一系列溫婉善良的女性角色,為她贏得了日本觀眾的心。

《哥吉拉》,拍攝於1954年,本多豬四郎

在這部堪稱鼻祖的怪獸大戰影片中,哥吉拉被核試驗喚醒並意欲摧毀東京。坦克與飛機已經無法阻止哥吉拉,而發明出秘密武器「氧氣破壞裝置」的科學家,卻對是否應使用這一強大的新型武器來打敗哥吉拉、拯救人類於危亡而顧慮重重。

《雨月物語》,拍攝於1953年,溝口健二

這部由溝口健二導演執導的力作,描繪了16世紀日本戰國時代流離失所的村民波瀾坎坷的命運。影片運用精美的鏡頭來展現超自然元素,營造出詭異、神秘的氣氛。本片改編自上田秋成所著的同名經典志怪小說。

《野火》,拍攝於1959年,市川崑

1945年,一群日本士兵被困菲律賓雷伊泰島,他們孤立無援,為生存苦苦掙扎,同時絕望地等待著同盟國的勝利。主演船越英二在影片中扮演一位身患肺結核的日軍一等兵,他的表演如同一出殘酷的笑劇,成為影片的點睛之筆。本片改編自大岡昇平所著的同名小說。
標題圖片提供:Marta Wlusek

2015年12月28日 星期一

NHK Youtube;日本鐵道公司推出「保證有位」的列車,間接拯救了凋零中的城市


日本放送協會在Youtube有個網頁, 懂日文有幾千部NHK完整影片可看, 有些是英文的觀光介紹.
NHK is Japan's national public broadcasting organization. NHK, which has always identified itself to its audiences by the English pronunciation of its initia...
YOUTUBE.COM



日本私有鐵路競爭激烈,沒想到居然可以推出「保證有位」的列車,雖然要加價,但是讓辛苦的通勤族可以在車上好好睡一覺,獲得熱烈好評!
你願意多花錢買一個座位補眠嗎?

上班下班時間,地鐵迫得背脊貼背脊,我的手袋與你的書包互相廝磨,其…
STORM.MG

2015年12月26日 星期六

Kampo漢方: The Wisdom of Traditional Japanese Medicine


 Kampo: The Wisdom of Traditional Japanese Medicine

How can a crying baby be soothed to sleep through the night? Are there safe and gentle treatments for skin affected by atopic dermatitis? Traditional remedies called kampo may be the answer. This age-old medicine originated in China. People in Japan developed it further over a period of 1,500 years. Each medication is tailored to an individual's needs and symptoms. The ingredients in kampo are largely unrefined and offer a variety of benefits. Researchers are developing new kampo formulas, even those for treating cancer. Learn about kampo on this episode, along with tips for a balanced lifestyle based on wisdom passed down over the generations.



Kampō medicine (漢方医学 Kanpō igaku?), often known simply as Kanpō (漢方, "Chinese [medicine]"), is the stud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Japan following its introduction, by way of Korea, beginning in the 7th century.[1] Since then, the Japanese have created their own unique system of diagnosis and therapy. Japa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uses most of the Chinese therapies including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but Kampō in its present-day sense is primarily concerned with the study of herbs.
Shennong (Japanese: Shinnō) tasting herbs to ascertain their qualities (19th-century Japanese scroll)
Manase Dōsan (1507-94) who laid the foundations for a more independent Japanese medicine

History[edit]


The Commercial Zen of Muji - The New Yorker

Anyone who has watched even one season of “Mad Men” knows that fantasy is the basis for the best marketing. What could be cooler than a brand whose branding seems incidental, or better yet, completely organic? The answer, for Muji, is a neat paradox, like a Zen koan: massive minimalism through perpetual growth.




Last month, the Japanese life-style brand opened an eleven-thousand-square-foot flagship store on Fifth Avenue.
NEWYORKER.COM|由 SILVIA KILLINGSWORTH 上傳

收藏:日系企業寶寶 (郭炯甫)

日系企業寶寶 身價高

 
 
郭炯甫認為日系企業廣告人形原創性高,每一個寶寶背後都有故事,較台灣本土公仔更具收藏性。
近10年來,企業寶寶引領收藏熱,台灣人為老大同、新力寶寶瘋狂,其實引爆熱點來自日本市場。
日本發展企業人形歷史久遠,60~70年代達到高峰,由於產品外銷全球,使得收藏市場擴及印尼、泰國,稀少罕見如東芝寶寶,小小1隻就曾以98萬日圓結標,而發行量少的初代不二家Poko,更曾喊價300萬日圓仍無所獲。
玩具收藏家郭炯甫認為,日本企業寶寶原創性高、老舖歷史悠遠,每個寶寶的故事都令人回味,才能讓藏家浪擲千金也不悔。
採訪╱郭美懿 攝影╱康仲誠
「我是宅男。」40歲的郭炯甫從不忌諱這形容詞,走進他被數百件公仔玩具包圍的房間,彷彿企業寶寶迷的聖殿,110公分高的店頭不二家Peko醬、1959年的初代佐藤象、台灣收藏家夢寐以求鈴木CCI寶寶,僅此3件,目前總身價恐怕就超過台幣30萬元。
而他對此只是一笑,說收藏沒什麼標準,「喜歡、價錢合理就買。」最不合理是僅5公分高的森永小天使,「這麼小1隻就要日幣1萬塊!」有個「不唸書,玩具都被丟掉」的童年,工作沒事就逛玩具店,初期收藏聖鬥士星矢,還曾被玩具同好找去一起創業。 

CCI寶寶開啟收藏路

千禧年前後,他因為一張CCI寶寶的可愛照片而轉進日本企業人形收藏,「那時CCI已經是台灣收藏家心中的夢幻逸品,1隻要10~20萬台幣,結果我在日本拍賣上就標到,覺得沒這麼難!」
他一舉拿下收藏界的聖杯,卻沒料到就此展開無止境的追尋,以最具代表性的不二家娃娃來說,「從60年代出到現在,可以說是收藏家的夢魘,要有收不完的心理準備。」
像是26~42公分的桌上型Peko醬,每個年份造型不盡相同,他以昭和(1989年之前)時期發行的老Peko為例,「尺寸越大、年代越久、品項越好,價值越高。」而放在門口擺設的Peko則是收藏家競逐的里程碑,「15年前10萬日幣有機會,現在至少20~30萬日圓。」 

量少不外售是難度

而且不二家重視品牌形象,店頭娃娃一向不外流,身價之高讓日本黑道也搶搬,曾「綁架」Peko去販售。而他有幸在日本找到1隻,當時因為經濟艙沒空間,機組人員特別讓這隻Peko搭乘頭等艙抵台。至於不二家另一隻男寶寶Poko雖是綠葉,卻因稀少,價值更高。曾有藏家喊價300萬日圓收購初代Poko,仍無所獲,直到10多年前不二家才推出複刻版,如今身價也達20萬日圓。
擁有國際市場的佐藤象,是台灣人熟知的企業寶寶,郭炯甫10多年前在日本網拍標下一隻,賣家僅附1張照片,「整隻大象呈現會反光的亮橘色,只知道是隻會搖頭的大型店頭擺設。」他自嘲「傻傻就買了」,運回台灣後赫然發現是日本也罕見的初代佐藤象,他更花數月去除表漆,回復初代模樣。
「收藏企業人形最大樂趣,就是它不是在販賣的東西。」量少、不對外發售,造就收藏難度,卻也令人意猶未盡,讓他這40不惑的男人也暈船,耽溺在每個企業寶寶的故事裡。 

不二家Peko與Poko

誕生於1950年的Peko(左),可說是企業人形巨星,由於大型店頭寶寶不外流,甚至曾發生黑道「綁架」Peko事件。1951年出生的Poko(右)雖是配角,反因稀少而珍貴,20~30公分老Poko身價從150萬日幣起跳,10多年前推出複刻版也高達10~20萬日圓;60年代原版Peko行情價則在數萬至10萬日圓之間。 

三得利Uncle Torys

年份:1960年代
1958年以漫畫家柳原良平筆下角色作為企業人形Uncle Torys,並製成牙籤罐,送給經銷酒館,並依酒款推出各種造型,如維京造型就是配合生啤酒上市。由於發行量少,木製初代(前)身價高達8~10萬日圓,新款也要價數千至1萬日幣。 

佐藤象

年份:1959年
大象在日本象徵長壽健康,1955年即出現在印刷品與包裝上,1959年為慶祝日本明仁天皇大婚,SATO寶寶正式獲得命名誕生,1982年佐藤成立30周年時再推出佐藤妹。各代佐藤象造型不同,此件為初代,日本也極罕見。 

エスエス兔

年份:1960年
1765年創立的エスエス製藥,從日本神話「因幡之白兔」衍生出白兔商標,1952年初代エスエス兔登場,現已出到第9代,此件為1960年的第2代版。 

NIKKA熊

年份:1960年代
NIKKA Whisky前身為大日本果汁株式會社,創辦人竹鶴政孝即日劇《阿政與愛莉》主角原型。由於NIKKA創建於北海道,便以當地著名的棕熊木雕抱著酒瓶作為宣傳物,去年因日劇熱播,不但威士忌熱賣,連NIKKA熊身價也翻了1倍,目前行情價約3~5萬日圓。 

鈴木CCI寶寶

年份:1960年代
1965年鈴木機車發表CCI分離潤滑技術,頭戴油滴狀安全帽的CCI寶寶因此誕生,約95公分高的店頭CCI寶寶罕見,10多年前身價即高達台幣10~20萬元,堪稱藏家夢幻逸品。 

三菱電機メル子

年代:1960年代
三菱電機於昭和30~40年代推出的店頭公仔,取其英文名稱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字首,取名為Melco,頭上髮飾即為三菱logo。Melco小存錢筒網拍曾飆至4萬日圓,目前回落至8000~10000日圓,台灣則在台幣5000元以上,而超過95公分的大型Melco行情則從10~20萬日圓起跳。 

田邊製藥河童

年份:1953年
田邊製藥1950年推出疲勞恢復劑,請來漫畫家清水崑繪製河童,並製作成企業廣告人形;而大眾熟知的棒球員娃娃(右1)則是1957~1958年推出。雖然田邊河童不算可愛,但逾20公分者身價都在日幣5萬元以上。 

郭炯甫小檔案

★年齡:1975年出生,40歲
★收藏資歷:以「久武╱九五」暱稱行走收藏圈,雖少與藏家交流,但收藏件數難以計量。早期蒐玩聖鬥士等玩具,曾與朋友合開玩具店,約15年前投入日本企業人形收藏,主力收藏為「野球盤」。
資料來源:記者採訪整理 

現場男子 ゲンバ男子

【朝日報你知】
地方工廠小鮮肉魅力 最前線男子掀起熱潮
 一個專門介紹在地方工廠等地工作的年輕人網站「最前線男子(日文為:ゲンバ男子)」,其內容經出版公司幻冬舍整理後成為寫真集,並於本月開始發售。有感於中小製造業的人力不足而從大阪開始舉辦的這個網站企劃案,如今正逐漸地擴散至日本全國各地。
閱讀全文:http://asahichinese.com/article/news/AJ201512260009
點選右上角可轉繁體喔!

2015年12月24日 星期四

Brazil's economy drags brewer Kirin to its first annual loss



中國衰退蝴蝶效應,巴西市場變色日本麒麟啤酒慘遭殃
藍弋丰/編譯 2015-12-25 12:33
中國沒殺麒麟啤酒 麒麟啤酒卻因中國而死!?
巴西經濟過度暴露於中國風險之中,導致如今的困境,可引以為鑑,而麒麟啤酒往巴西發展,也跟著受到重傷害,可說是遭池魚之殃。(圖取材於網路)
日本老牌啤酒廠麒麟啤酒,自1949年上市以來,原本從來沒有一年虧損過,如今這個優良紀錄即將遭到破壞,因為麒麟啤酒於2015年12月底宣布調低全年財務預測,從原本先前預期全年獲利580億日圓豬羊變色,大幅調降為將虧損560億日圓。
這是怎麼回事?麒麟啤酒可說是受到蝴蝶效應的影響。
近年來中國對原物料的不正常泡沫化需求,拉動原物料大國巴西的經濟成長,但當中國陷入衰退,並開始對諸多不正常開發計畫與殭屍企業進行檢討重整,原物料需求跟著大降,巴西經濟也跟著泡沫崩潰,巴西先前看好中國需求而大舉擴大產能的各鐵礦生產商,如今面臨鐵礦出貨中國價格大跌,光是2015年就跌掉將近五成,鐵礦業可說面臨腦死狀態;銅礦的狀況也與鐵礦同病相憐,而國際油價因供給面諸多因素大跌,更引爆巴西國家石油公司(Petroleo Brasileiro SA)腐敗醜聞。諸多不利因素下,巴西貨幣兌美元在2015年大貶約三成。
麒麟啤酒於2011年買下巴西市佔率11.4%的巴西第二大啤酒廠伊斯欽卡里奧(Schincariol)並更名為巴西麒麟(Brasil Kirin)進軍巴西市場,巴西經濟衰退貨幣大貶,對麒麟啤酒來說,可說雙重打擊,麒麟啤酒的巴西銷售量因經濟衰退而下滑的同時,營收換算回日圓也大減,此外,巴西市場的競爭也越趨激烈,這使得巴西麒麟業績相當難看,進而拖累麒麟啤酒全公司落入虧損。
巴西經濟過度暴露於中國風險之中,導致如今的困境,可引以為鑑,但麒麟啤酒往巴西發展,卻也跟著受到重傷害,可說是遭池魚之殃了。

2015年12月20日 星期日

日本 德島上勝町傳奇

日本自由行》山村阿婆賣樹葉年賺千萬圓:締造傳奇的德島上勝町

這是一個「樹葉變鈔票」的故事,比直銷洗腦大會上的成功案例還神奇。一個居民只有1800人,而且人口外流又嚴重老化的小山村,卻因為滿山平淡無奇的樹葉,每年賺近大把鈔票,老人家們忙著賺錢,忙到沒空生病養老...
作者:林翠儀2015-08-14 12:07
林翠儀
位於四國德島縣的上勝町是一個海拔500到700公尺的小山村,居民大約1800人為四國人口最少的一個町,和日本所有偏鄉一樣,這裡人口外流,而且嚴重老化,65歲以上的居民佔了一半以上,80歲以上老人更佔了二成,但這裡的老人院卻因為沒人入住而關門,因為老人家們熱衷於做環保、上網賣樹葉,忙到沒時間生病養老。
賣樹葉?沒有搞錯,就是生長在大自然裡一見平淡無奇的樹葉,這裡的阿婆們靠著賣樹葉,1年賺進2億6千萬圓(約合台幣6770萬元),老人家平均年收1、2百萬圓,比較厲害的阿婆可達上千萬圓。
不過在聊這些事之前,先來認識一下這個小山村。
上勝町的樫原梯田。(https://retrip.jp/articles/2446/?page=2)
上勝町位於德島中部的山區地帶,距離德島機場車程約1個半小時,町內最高峰為1495.9公尺的雲早山,這裡也是德島縣二級河川勝浦川的上游。這裡最有名的地貌風景就是「樫原棚田」也就是梯田,2010年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景觀,據說它保持了200年前原有風貌,也被稱為「日本的原風景」,美麗的自然風光讓它入選日本最美的14座村莊之一。
上勝町以前主要產業蜜柑、林業和建築業,這3種產業都是靠天吃飯,1981年這裡發生了相當嚴重的寒害,小山村面臨了滅村的危機,即使沒有壞天氣的作弄,人口老化的山村其實也已經沒有多少人能夠負荷這些重勞動的工作。
小山村沒有滅村,要歸功一位外地人,現年58歲的橫石知二。德島市出生的橫石在1979年大學剛畢業時,被派到上勝農協擔任農業經營指導員。
橫石說,當時上勝町的年輕人口幾乎全跑到外地就學就業,町裡勞動人口年齡偏高,一到了雨天,町公所或農協就被一堆抱著酒瓶的大叔佔據,因為不管是種蜜柑、伐木或蓋房子,遇到下雨就沒辦法工作。
上勝町滿山滿谷的樹葉,竟能變成鈔票。(http://www.irodori.co.jp/asp/nwsitem.asp?nw_id=2&design_mode=0)
寒害發生後,他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開始輔導村人轉作菜葉或根莖類野菜,1986年某天橫石到大阪青果市場交貨後,在附近的壽司店用餐,鄰桌有位女性看到餐盤裝飾的楓葉直呼「好美」,還用手帕把楓葉包起來外帶。
橫石心想,上勝町有滿山滿谷的楓葉,從來沒有人會用手帕小心異異地包回家,但下一秒,他便看到了無限商機,腦裡響起收銀機「叮噹」的聲音。
橫石把他的世紀大發現帶回了上勝町,卻被大叔大嬸們當成「起肖」,有位大嬸還笑著說,「你當自己是狸嗎,竟然以為可以將樹葉變成鈔票」。狸在日本民間傳說是一種可以操弄幻術的動物。
平淡無奇的葉子,也可以變得這麼美。(http://www.amuse-s-e.co.jp/irodori/document.html)
橫石先說服當地種植花木的農家,一開始只有4位大嬸半信半疑的加入,87年他推出了「彩(いろどり)」的品牌,專賣上勝町美麗的花草樹葉。
但要說服別人掏錢購買隨處可見的樹葉,果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起初銷路奇差,為了推廣樹葉商機,橫石花了2年時間自掏腰包吃遍京都高級料亭,研究料亭用的葉子並且和料亭老闆博感情,這讓他幾乎用掉所有的薪水,多到足以蓋一棟豪宅。
上勝町不但四季分明,每個季節都有代表的植物,橫石開始注重品質管理,讓相同種類的樹葉大小、顏色一致,慢慢地銷量逐漸提高,另一方面他也將日本料亭最重視的季節感做成檔案,以掌握每種樹葉的出貨時機。
阿婆們精心挑選,讓每片葉子顏色大小一致。(http://suumo.jp/journal/2013/12/18/56330/)
銷量漸漸提升,市場也慢慢擴大了,94年營業額首度突破1億,98年橫石和電信業者合作開發老人專用電腦軟體,並為每戶生產者裝設了電腦。99年上勝町正式出資成立第三法人企業「株式会社いろどり」,以生產者、農協及公司的形式壯大上勝町的「樹葉商機」。
現在上勝町每年可以出貨超過320種葉子,市佔率達8成,因為採收、包裝及出貨都不需要重勞力,所以中高齡女性也能參與,這裡的阿婆們人人會用電腦,隨手都有一台平板可以查詢當天該去採收哪種樹葉。
日本docomo和美國微軟都和這個小山村合作。(http://www.docomo.biz/html/smart/irodori.html)
因為老人家都忙著賣樹葉賺錢,這裡的町營老人院在2007年因為沒人入住而關門歇業,上勝町的老人比例全縣最高,但醫療花費卻是全縣最低,在這裡80幾歲的老人年收1、2百萬圓,其他地方的老人領年金養老,他們卻還能繳稅金。
採收樹葉的阿婆大軍。(http://home.kingsoft.jp/news/pr/dreamnews/0000115794.html)
上勝町的傳奇,不止這一件。
有了自己的事業後,老人家們也有了自信,2003年上勝町成為全日本第一個喊出「零垃圾宣言」的村莊,目標在2020年讓所有需要掩埋或焚化的垃圾歸零。村民致力環保的理由是,因為住在河川的上游,如果把河水弄髒了,對下的游的人說不過去。
其實在這之前,日本於1997年實施「促進容器與包裝分類回收法」之後,上勝町已開始進行垃圾分類,分類項目從起初的9項,現在已增加到34項,分類之細獨冠全國。
上勝町資源回收分類多達34種。(http://www.zwa.jp/about/activity/01.html)
資源回收場。(http://digital.asahi.com/articles/DA3S11820626.html)
上勝町早在2000年就關閉了町內的2台垃圾焚化爐,町裡也沒有垃圾車在大街小巷收垃圾,村民必須自行將回收的物品送到集散中心,但在那裡看到的不是垃圾,而是整理得乾乾淨淨的物資,民眾可以取走需要的用品。
資源回收場設在介護預防活動中心旁,由NPO組織設了「くるくる工房」,由老人家將回收的舊衣物或用品,重新製作成生活雜貨,然後放到附設商店中銷售。
老人家用回收的鯉魚旗製作用品。(http://www.zwa.jp/about/activity/03.html)
2013年村裡開了有一家「上勝百貨店」,裡面販責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等上百種生活必須品全部無包裝,以散裝販賣,而且消費者必須自行攜帶容器,買米,自己帶罐子、買醬油,自己帶瓶子、買肉,自己帶盒子,一切回歸到早古年代。
去年11月,上勝百貨店原址改建成BBQ餐廳啤酒釀造廠,今年6月開幕,這棟建築最大的特色就是利用回收的建材和家具興建而成,賣的食物全都是有機栽培,還有以當地特產柚柑搾汁後果皮製成的啤酒。上勝百貨店則搬到町公所附近,改名為「上勝雜貨店」在今年初重新營業。
上勝百貨店改裝前的內部景觀。(http://ameblo.jp/rikkaiai/entry-11453650798.html)
上勝百貨改裝而成BBQ餐廳和啤酒釀造廠。(http://tokushima.keizai.biz/headline/photo/322/)
另外,200年不變的梯田風光從2005年起也有了變化,上勝町推出「梯田所有制」,出租給都市人來這裡當假日農夫,體驗稻米耕作和採收的樂趣,上勝町則以此增加收入,解決勞力不足的問題。
回歸自然、回歸謙卑的上勝町,現在每年平均有2、30人申請移入,這個高齡者居多的小山村,透過書籍、報導及電影上映,成為偏鄉重生的示範村,吸引日本各地偏鄉來此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