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日本的年輕人,請捍衛你們的憲法
納斯里娜·阿齊米 2012年12月21日
John Dominis/Time Life Pictures, via Getty Images
日本憲法。
廣島
1945年的平安夜,貝雅特·西洛塔(Beate Sirota)抵達東京郊外的厚木機場,在戰爭期間遭到猛烈轟炸的東京當時一片廢墟。精神飽滿、老成練達的西洛塔當時22歲,是一名歸化的美國公民,生於 維也納、在日本長大,父母是烏克蘭人。她在近6年後“回家”,成為駐日盟軍最高司令道格拉斯·麥克阿瑟上將(Douglas MacArthur)的首名女性文職幕僚。
兩個月後,西洛塔加入麥克阿瑟設立的起草委員會,重修《日本國憲法》(Constitution of Japan)。這是《波茨坦公告》(Potsdam Declaration)中隱含的要求,也是對戰爭厭煩的多數日本民眾的渴望——許多日本人相信,1890年的《明治憲法》(Meiji Constitution)是他們國家魯莽且災難性的軍國主義的根源之一。
一開始,美國人並沒有打算主導起草憲法的努力。不過,日本政府的兩次嘗試都可悲地失敗了。保守派精英對現有的文本進行小修小補;而《每日新聞》 (Mainichi)發現的一份草案成為大眾的笑柄。速度至關重要:其他一些戰勝國,尤其是蘇聯,熱衷於從憲法上廢除日本的皇權制度。而麥克阿瑟認為,此 舉可能導致混亂。
因此,麥克阿瑟求助於司令部的政府部門。在盟軍佔領的最初幾個月里,這裡的幕僚有許多是羅斯福新政時期的年輕理想主義者和知識分子。西洛塔是民權小 組委員會成員,對1946年2月那狂熱的一周有着生動的記憶。當時,她對東京的熟悉、戰爭年代磨練的研究技巧和流利的日語被證明是無價之寶。
她徵用了一輛吉普車,跑遍東京殘存的圖書館,搜集各種憲法文本,包括魏瑪共和國、法國、斯堪的納維亞國家、蘇聯的憲法,當然還有《美國憲法》 (U.S. Constitution)和《獨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她常常引用作家山下清泉(James Miki)的話說,日本憲法是用“歷史的智慧”寫就的。
這一憲法如今受到了挑戰。周日,日本選民將又一次前往投票站(本文最初發表於2012年12月15日——編注)。他們將決定多麼嚴厲地懲罰民主黨 (Democratic Party of Japan),該黨執政三年期間經濟表現糟糕,而2011年3月發生的災難性的地震、海嘯和福島核事故,加劇了日本經濟困境。
曾在戰後大部分時間裡統治日本的自民黨(Liberal Democratic Party)急於再度執政。一些抱有民族主義野心的知名和不知名的政治人物成立新的政黨,為選舉結果帶來更多變數。
日本面臨各項迫在眉睫的挑戰。該國經濟仍然死氣沉沉。近期與中國的領土爭端致使一些日企蒙受損失。擬議中的亞太自由貿易協定——跨太平洋夥伴關係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在日本國內引發尖銳對立的態度。此外,日本仍在艱難應對福島核事故的後果,日本未來的能源政策尚不明朗。
在此緊要關頭,重修憲法的呼聲越來越高,這是右翼政黨長期追求的目標。兩個主要反對黨的領導人——安倍晉三(Shinzo Abe)和石原慎太郎(Shintaro Ishihara)——都宣稱修訂憲法是重點任務。我在廣島的許多朋友擔心,他們可能會利用修訂憲法的機會放棄和平條款,開啟軍事化甚至發展核武的大門。
“美國人編寫”的憲法——石原慎太郎最近形容其為“醜陋的”——是掩蓋日本面臨緊迫挑戰、轉移人們注意力的現成的替罪羊。但是避免就此展開辯論可能適得其反。用學者瀧井一博(Takii Kazuhiro)的話說,一部憲法不僅僅是一份法律文件,它還是“國家的形態”。
《日本國憲法》第9條規定,日本“永遠放棄以國權發動的戰爭、武力威脅或武力行使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這並沒有阻止日本創建強大的自衛隊,所 以人們有理由提出這個問題:如果日本在憲法上允許放手建設正規化的軍隊,日本還能取得哪些“成就”?數以千計的日本青年會不會已在朝鮮戰爭、越南戰爭或者 近年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中喪生?
不僅如此。古關彰一(Shoichi Koseki)在其《日本戰後憲法的誕生》(Birth of Japan’s Postwar Constitution)一書中寫道,日本憲法包含了一些當時最先進的民權條款——包括由西洛塔起草的第24條,該條在日本歷史上首次把平等權利賦予該 國一半人口——女性。
學者們還指出,從一開始,起草人員就深受日本人影響。一共有12個小組(包括改革派政黨和一個由日本先進知識分子設立的憲法研究協會)提交了草案。
在長達32小時的馬拉松式的翻譯討論會上,日本政府對最終草案進行了激烈的協商,立法機構對草案條款進行了數月的辯論。新的憲法顯然響應了日本民眾的渴望。否則它幾乎不可能歷經65年而保持不變。
如今,西洛塔是起草委員會中唯一還在世的成員。麥克阿瑟的年代過去後,她擔任日本協會(Japan Society)和亞洲協會(Asia Society)表演藝術部門的負責人。她對日本的熱愛依舊未變,日本女性也回報了她的這份熱愛。西洛塔心懷真正經歷了戰爭的那一代人的理想主義,她在自 己的回憶錄中寫道,“只有廢除軍國主義那一條,才真正打動了那些遭受了慘重損失的人們的心靈。”
這部憲法讓日本經歷了60多年的和平和繁榮,儘管如此,只要有政客把它貶稱為外國人強加給日本的東西,重修憲法的壓力就會存在。
若日本開始重修憲法,我希望那些對其獨特性感到自豪的數百萬日本民眾能站起來維護它。全國性的辯論很可能促動更深層的情緒和思考,特別是在年輕人中間,提醒他們切勿把他們的和平和他們的民主當成想當然的事,動員他們為自己國家的未來形態而戰。
1945年的平安夜,貝雅特·西洛塔(Beate Sirota)抵達東京郊外的厚木機場,在戰爭期間遭到猛烈轟炸的東京當時一片廢墟。精神飽滿、老成練達的西洛塔當時22歲,是一名歸化的美國公民,生於 維也納、在日本長大,父母是烏克蘭人。她在近6年後“回家”,成為駐日盟軍最高司令道格拉斯·麥克阿瑟上將(Douglas MacArthur)的首名女性文職幕僚。
兩個月後,西洛塔加入麥克阿瑟設立的起草委員會,重修《日本國憲法》(Constitution of Japan)。這是《波茨坦公告》(Potsdam Declaration)中隱含的要求,也是對戰爭厭煩的多數日本民眾的渴望——許多日本人相信,1890年的《明治憲法》(Meiji Constitution)是他們國家魯莽且災難性的軍國主義的根源之一。
一開始,美國人並沒有打算主導起草憲法的努力。不過,日本政府的兩次嘗試都可悲地失敗了。保守派精英對現有的文本進行小修小補;而《每日新聞》 (Mainichi)發現的一份草案成為大眾的笑柄。速度至關重要:其他一些戰勝國,尤其是蘇聯,熱衷於從憲法上廢除日本的皇權制度。而麥克阿瑟認為,此 舉可能導致混亂。
因此,麥克阿瑟求助於司令部的政府部門。在盟軍佔領的最初幾個月里,這裡的幕僚有許多是羅斯福新政時期的年輕理想主義者和知識分子。西洛塔是民權小 組委員會成員,對1946年2月那狂熱的一周有着生動的記憶。當時,她對東京的熟悉、戰爭年代磨練的研究技巧和流利的日語被證明是無價之寶。
她徵用了一輛吉普車,跑遍東京殘存的圖書館,搜集各種憲法文本,包括魏瑪共和國、法國、斯堪的納維亞國家、蘇聯的憲法,當然還有《美國憲法》 (U.S. Constitution)和《獨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她常常引用作家山下清泉(James Miki)的話說,日本憲法是用“歷史的智慧”寫就的。
這一憲法如今受到了挑戰。周日,日本選民將又一次前往投票站(本文最初發表於2012年12月15日——編注)。他們將決定多麼嚴厲地懲罰民主黨 (Democratic Party of Japan),該黨執政三年期間經濟表現糟糕,而2011年3月發生的災難性的地震、海嘯和福島核事故,加劇了日本經濟困境。
曾在戰後大部分時間裡統治日本的自民黨(Liberal Democratic Party)急於再度執政。一些抱有民族主義野心的知名和不知名的政治人物成立新的政黨,為選舉結果帶來更多變數。
日本面臨各項迫在眉睫的挑戰。該國經濟仍然死氣沉沉。近期與中國的領土爭端致使一些日企蒙受損失。擬議中的亞太自由貿易協定——跨太平洋夥伴關係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在日本國內引發尖銳對立的態度。此外,日本仍在艱難應對福島核事故的後果,日本未來的能源政策尚不明朗。
在此緊要關頭,重修憲法的呼聲越來越高,這是右翼政黨長期追求的目標。兩個主要反對黨的領導人——安倍晉三(Shinzo Abe)和石原慎太郎(Shintaro Ishihara)——都宣稱修訂憲法是重點任務。我在廣島的許多朋友擔心,他們可能會利用修訂憲法的機會放棄和平條款,開啟軍事化甚至發展核武的大門。
“美國人編寫”的憲法——石原慎太郎最近形容其為“醜陋的”——是掩蓋日本面臨緊迫挑戰、轉移人們注意力的現成的替罪羊。但是避免就此展開辯論可能適得其反。用學者瀧井一博(Takii Kazuhiro)的話說,一部憲法不僅僅是一份法律文件,它還是“國家的形態”。
《日本國憲法》第9條規定,日本“永遠放棄以國權發動的戰爭、武力威脅或武力行使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這並沒有阻止日本創建強大的自衛隊,所 以人們有理由提出這個問題:如果日本在憲法上允許放手建設正規化的軍隊,日本還能取得哪些“成就”?數以千計的日本青年會不會已在朝鮮戰爭、越南戰爭或者 近年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中喪生?
不僅如此。古關彰一(Shoichi Koseki)在其《日本戰後憲法的誕生》(Birth of Japan’s Postwar Constitution)一書中寫道,日本憲法包含了一些當時最先進的民權條款——包括由西洛塔起草的第24條,該條在日本歷史上首次把平等權利賦予該 國一半人口——女性。
學者們還指出,從一開始,起草人員就深受日本人影響。一共有12個小組(包括改革派政黨和一個由日本先進知識分子設立的憲法研究協會)提交了草案。
在長達32小時的馬拉松式的翻譯討論會上,日本政府對最終草案進行了激烈的協商,立法機構對草案條款進行了數月的辯論。新的憲法顯然響應了日本民眾的渴望。否則它幾乎不可能歷經65年而保持不變。
如今,西洛塔是起草委員會中唯一還在世的成員。麥克阿瑟的年代過去後,她擔任日本協會(Japan Society)和亞洲協會(Asia Society)表演藝術部門的負責人。她對日本的熱愛依舊未變,日本女性也回報了她的這份熱愛。西洛塔心懷真正經歷了戰爭的那一代人的理想主義,她在自 己的回憶錄中寫道,“只有廢除軍國主義那一條,才真正打動了那些遭受了慘重損失的人們的心靈。”
這部憲法讓日本經歷了60多年的和平和繁榮,儘管如此,只要有政客把它貶稱為外國人強加給日本的東西,重修憲法的壓力就會存在。
若日本開始重修憲法,我希望那些對其獨特性感到自豪的數百萬日本民眾能站起來維護它。全國性的辯論很可能促動更深層的情緒和思考,特別是在年輕人中間,提醒他們切勿把他們的和平和他們的民主當成想當然的事,動員他們為自己國家的未來形態而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