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後政黨史上第三長壽黨
2014年11月17日,公明黨迎來了建黨50週年。自1999年10月加入小淵惠三內閣時代的自民黨、自由黨、公明黨三黨聯合組閣以來,「自公合作」(即自民黨與公民黨的合作——譯註)已達15年之久。
在日本戰後政黨史上,公明黨的歷史繼共產黨、自民黨之後,位居第三。但縱觀其歷史,公明黨經歷了既非保守也非革新的「中間路線」、要求逐步廢除日美安保條約的在野黨時代、1993年細川護熙內閣時代成為執政黨、以及之後先與自民黨對立再形成「自公合作」、再到最近與自民黨聯合執政,道路可謂一波三折。
另一方面,公明黨與其支援母體創價學會的「政教分離」問題和妨礙出版言論自由事件等,也是關係到該黨存續必須面對的問題。
在安倍第二次內閣(2012年12月26日至2014年9月3日)中,圍繞變更憲法解釋允許行使集團自衛權的問題,標榜「和平政黨」的公明黨被迫做出艱難的選擇。公明黨面臨的課題堆積如山,能否作為有擔當的政黨繼續得到國民的支持,該黨正處在重大的交叉路口。
淨化政界與大眾政黨
1964年11月17日,公明黨建黨大會在東京兩國的日本大學禮堂舉行。不過,在公明黨建黨之前,創價學會已經在1956年7月舉行的第4屆參議院選舉中,首次成功使3名獨立候選人當選參議員。其中全國區2名,大阪地方區1名。到第6屆參議院選舉(1962年7月)為止,通過連續3屆參議院選舉,創價學會共擁有15名參議員,在國會中形成了名為「參院公明會」的會派。
之後的1960年5月,當時年僅32歲的池田大作(現任創價學會名譽會長)就任創價學會第3任會長;次年即1961年11月,結成了「公明政治聯盟」,提出「淨化政界」的目標;三年後,公明黨成立了。
公明黨在建黨大會上提出了三條基本方針:①淨化政界、②議會制民主主義、③大眾福祉。池田會長在致辭中說,要「與大眾交流、為大眾而戰、在大眾中死去」,強調公明黨作為大眾政黨的立場。
同時,公明黨還提出建黨的另一條基本理念是,「王佛冥合」(指王法與佛法冥合,以佛法為土壤,而以一切政治、文化草木的茁長姿態顯現出來——譯註)和「佛法民主主義」。當然,現在情況不同,政教分離原則是被嚴格地執行著的。這個基本理念認為,佛法中的絕對和平思想是使世界遠離戰爭的正確道路。後來,公明黨把這些理念切割出去了。
作為手握關鍵票的在野黨實現大發展
公明黨從1956年獲得參議院席位到獲得眾議院議席,這中間花了11年時間。但是,其大發展之勢使之成為政界的颱風眼。在被稱作「黑霧解散」(1966年12月27日日本眾議院解散的俗稱——譯註)之後的1967年1月舉行的第11屆眾議院大選中,公明黨當選眾議員達25名,成為繼自民黨、社會黨、民社黨之後的第四大黨。
在1969年12月舉行的第32屆眾議院大選中,47名當選眾議員,公明黨超過民社黨躍升為第三大黨。之後,形成了以竹入義勝為委員長、矢野絢也為書記長的新領導體制,公明黨成為掌握政界關鍵票的角色。
但作為政黨,公明黨的政治路線還在不斷搖擺。建黨之初是在摸索保守和革新之間不偏不倚的中間路線。建黨兩年後,公明黨提出要逐步廢除日美安保條約,「反自民黨」色彩明顯,坐實了在野黨的定位。
自民黨長期政權之下,金權政治腐敗橫行。對此,公明黨提出了淨化政界的口號,不斷強化了其作為在野黨的勢力。1972年,公明黨提出了「中道革新聯合政府」的構想,1973年9月甚至提出了「立即廢除日美安保條約」的論調。
承認自衛隊和日美安保條約,轉向保守
從1978年第15屆全黨大會起,公明黨開始脫離「在野黨路線」,保守傾向逐漸加強。竹入委員長明確表示了承認自衛隊與日美安保條約、推進核能政策的立場;特別是,公明黨承認自民黨意欲推進的關於「有事」的立法研究,改變其長久以來的「社公民路線」(指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在日本政治中,日本社會黨與公明黨、民社黨為了對抗自民黨採取協同進退的戰略戰術——譯註)。在1981年12月舉行的第19屆全黨大會上,公明黨更進一步表示「有條件地」承認自衛隊符合憲法,主張繼續維持日美安保體制。
據說,在這一時期,公明黨設想的是以公明黨為軸心的「中道聯合政府構想」,意以河野洋平(前眾議院議長)等人1976年脫離自民黨後成立的新自由俱樂部(1976年從自民黨分離出來,1980年代曾和自民黨聯合執政,1986年重新併入自民黨——譯註)為保守團體一方的合作對象。
公明黨走向保守化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該黨不僅苦心經營國會選舉,同時也在著力擴大其在地方議會上的勢力。其典型就是東京都議會。在1969年7月的東京都議會選舉中,公明黨所擁立的25名候選人全部當選,超過社會黨成為東京都議會的第二大黨。東京都擁有是否承認創價學會為宗教法人的權限,甚至有說法認為「東京都議會關係到公明黨的生死存亡」。公明黨在地方議會裏逐漸成為執政黨,這也促使其在國家政治層面變得保守起來。
首次參與執政,旋即下臺淪為在野黨
在1993年「55年體制」(指日本政壇自1955年出現的政黨格局長期維持執政黨自民黨與在野黨社會黨的兩黨政治格局,一般認為該體制結束於1993年——譯註)解體引發日本政界大地震之後,公明黨再次發生巨大動盪。在自民黨長期政權終結後上臺的細川護熙內閣,排除了自民黨和共產黨入閣,而公明黨加入內閣首次成為執政黨,獲得郵政省、勞動省、總務廳和環境廳等4個省廳的大臣職位。不過,由於繼任細川內閣的羽田孜內閣64天就倒臺了。其後上臺的村山富市內閣,變成了自民黨、社會黨和先驅新黨三黨聯合的內閣。公明黨再次淪為在野黨。
在這場政界大洗牌風暴中,1994年12月公明黨解散,分裂成了「公明新黨」和「公明」兩個政黨。緊接著,「公明新黨」就併入了由小澤一郎(現生活黨黨代表)統領的新進黨。
在1995年的第17屆參議院選舉中,公明黨勢力作為新進黨的一部分參加選舉,對阻止自民黨單獨過半數做出了貢獻。特別是,新進黨在比例選區躍升為第一大黨,這與創價學會在背後大力開展助選活動是分不開的。
這使得自民黨內對公明黨產生了強烈的戒心,再加上東京地鐵沙林毒氣事件(1995年3月)等的影響,自民黨提出制定政教分離基本法,並要求把池田大作會長傳喚到國會質詢。自民黨和公明黨的兩黨關係,這時可說處於最緊張險惡的時期。
1994年的選舉制度改革促成了「自公聯合政府」
但是,自民黨和公明黨意外地很快就達成了和解。其原因是,新進黨因為圍繞黨代表小澤一郎的政黨運營問題陷入了混亂,於1997年12月分裂了。1998年11月,從新進黨分裂出來的公明黨勢力與業已分裂的「公明」和「新黨和平」等小黨合併,再次結成了「公明黨」。
1999年10月,公明黨加入與自民黨及小澤一郎統領的自由黨的聯合。在小淵惠三第二次改造內閣時期,形成了所謂的「自自公聯合內閣」。公明黨回歸了保守路線。在那之後,歷經執政黨和在野黨時代,「自公合作」走過了15年。
前排左起分別為正在交換「自自公」三黨合作協議書的自由黨黨首小澤一郎、首相小淵惠三、公明黨代表神崎武法。後排左起分別為自由黨幹事長(秘書長)藤井裕久、自民黨幹事長森喜朗、公明黨代理代表濱四津敏子和公明黨幹事長冬柴鐵三。1999年10月4日攝於東京首相官邸(時事通信社)
而「自公聯合內閣」,則是在第二次小泉內閣時代(2003年11月19日至2004年9月27日)的2003年11月實現的。因為在那之前,原先一起執政的保守新黨解散了,形成了名副其實的「自公聯合政府」。
這一系列的連橫合縱,是因為受到了細川護熙內閣時代的1994年引進小選區和比例代表並列制的巨大影響。該選舉制度的改革是意圖推動兩大政黨制的實現。而這對於擁有創價學會這一強力團體選票的公明黨來說,即使在全國選區很多候選人當選,但如果在選舉區不和自民黨等有實力的大政黨合作,那也很難維持一定的勢力。
與自民黨進行合作的背景還包括:20世紀70年代圍繞日中邦交正常化,公明黨就曾與自民黨舊田中派有過合作;公明黨在地方上與日本共產黨等革新勢力經常形成爭奪選票的狀況,而相反地,公明黨和自民黨容易在各自強勢的地方上和大城市分割競選地盤等等。
「自公合作」是不斷相互妥協的15年
「自公合作」迎來了第15個年頭,但其過程可說是不斷相互妥協的歷史。在第二次安倍內閣時,圍繞承認行駛集體自衛權的協商中雖然雙方心生齟齬,但最終也就「有條件承認」的形式了達成一致。公明黨「幾乎不存在脫離聯合執政的選項」,這也是實情。
2006年12月通過了教育基本法修正案。其中,圍繞「愛國心」,公明黨和自民黨的意見也發生對立。但最終自民黨讓步了,把公明黨所主張的文字表述寫入法案而妥協告終(即把「愛國心」改成「熱愛祖國和鄉土的態度」——譯註)。
另一方面,對於自民黨來說,也面臨著若無公明黨和創價學會的支持就很難在小選區當選的局面。甚至可以說,「公明黨是自民黨的生命維持裝置」。
這樣相輔相成的關係產生了一個結果,就是即使2009年眾議院大選中民主黨大勝實現政權更替,自公合作也沒有破裂。其背後的原因在於,由於民主黨贏得太過度了,幾乎沒有與公明黨合作的必要性。另外,民主黨內對公明黨和創價學會政教分離問題的成見和抵觸,比自民黨還強烈。
要說對迎來建黨50週年的公明黨今後有什麼期待呢。那可能就是,其作為執政黨能否在制定和同意以民眾為出發點的政策方面做出應有的貢獻。已經4次當選黨代表的山口那津男代表在2014年9月舉行的公明黨第10屆全國大會上致辭說,「為了實現有利於國民的政策,我們要絕不退讓地毅然向前奮進」。而井上義久幹事長(秘書長)則強調,「公明黨堅持保守和中間路線的真正價值,就是糾正政治向左或向右的搖擺和偏向」。
妨礙出版言論自由事件導致政教分離
最後,在回顧公明黨歷史的時候,就無法繞開發生在1969年至20世紀70年代初的「妨礙出版言論自由事件」。1969年11月,針對明治大學教授藤原弘達(政治評論家)發表《起底創價學會》文章,創價學會猛烈反擊。從刊物出版之前起,創價學會就對相關出版社、流通管道、書店等毫不掩飾地施加壓力,阻礙出版發行。
那時候正是公明黨大發展的時期,事件影響非常之大,創價學會與公明黨的密切關係遭到廣大社會人士基於政教分離原則觀點的激烈批判。時任會長池田大作在1970年表態稱「沒有妨礙言論自由的意圖」,正式表示了道歉謝罪。此外,池田會長還公開聲明他不會進入政界,並讓公明黨議員全部卸任創價學會的高級幹部職務。因為當時很多公明黨議員同時也是創價學會的高級幹部出身。
那之後,45年過去了。雖然名譽會長池田大作由於年齡和健康問題已幾乎不在公開場合露面,但創價學會是公明黨的支援母體這一點仍然沒變。作為聯合政府的執政黨,公明黨擔負著重大責任。而創價學會強勢的領導人、名譽會長池田大作的後繼人選問題,不可避免會影響到公明黨今後的發展。
公明黨參加眾議院選舉所獲議席
獲得議席(擁立的候選人數) | ||
---|---|---|
第31屆 1967年1月 | 黑霧解散(因議員屢爆醜聞解散眾議院——譯註) | 25(32) |
第32屆 1969年12月 | 沖繩解散(沖繩返還問題受爭議——譯註 | 47(76) |
第33屆 1972年12月 | 日中解散(任期內正式實現日中邦交正常化,因列島改造計劃解散——譯註) | 29(59) |
第34屆 1976年12月 | 洛克希德選舉解散(因洛克希德事件(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為出售飛機向田中角榮等政界要人行賄)受爭議而解散——譯註) | 55(88) |
第35屆 1979年10月 | 一般消費稅解散(推行增稅政策引起民眾不滿而解散——譯註) | 57(64) |
第36屆 1980年6月 | 意外解散(眾參兩議院同日進行選舉——譯註) | 33(64) |
第37屆 1983年12月 | 洛克希德解散(受田中角榮洛克希德事件判決的影響解散——譯註) | 58(59) |
第38屆 1986年7月 | 裝死解散(事前拒絕承認解散眾院,未召開本會議突然宣布解散——譯註) | 56(61) |
第39屆 1990年2月 | 消費稅解散(沒有公布施政方針的解散——譯註) | 49(58) |
第40屆 1993年7月 | 政治改革解散(宣稱政治改革但改革毫無進展——譯註) | 51(54) |
第41屆 1996年10月 | 新選舉制度解散(首次推行小選區選舉制度——譯註) | (作為新進黨一部分) |
第42屆 2000年6月 | 「神國」解散(時任首相森喜朗曾發言稱日本是“神之國度”——譯註) | 31(74) |
第43屆 2003年11月 | 合謀解散(與民主黨進行政權公約的對決——譯註) | 34(55) |
第44屆 2005年9月 | 郵政解散(推行郵政民營化法案——譯註) | 31(52) |
第45屆 2009年8月 | 懸崖解散(選舉後民主黨上臺執政——譯註) | 21(51) |
第46屆 2012年11月 | 最近就解散(解散前時任首相野田佳彥曾表示「最近會解散眾院」——譯註) | 31(54) |
公明黨參加參議院選舉所獲議席
獲得議席 | 非選舉 | 總議席 | |
---|---|---|---|
第4屆 1956年7月 | 3 | ||
第5屆 1959年6月 | 6 | ||
第6屆 1962年7月 | 9 | 6 | 15 |
第7屆 1965年7月 | 11 | 9 | 20 |
第8屆 1968年7月 | 13 | 11 | 24 |
第9屆 1971年6月 | 10 | 12 | 22 |
第10屆 1994年7月 | 14 | 10 | 24 |
第11屆 1977年7月 | 14 | 11 | 25 |
第12屆 1980年6月 | 12 | 14 | 26 |
第13屆 1983年6月 | 14 | 13 | 27 |
第14屆 1986年7月 | 10 | 14 | 24 |
第15屆 1989年7月 | 11 | 11 | 22 |
第16屆 1992年7月 | 14 | 10 | 24 |
第17屆 1995年7月 | - | 11 | 11 |
第18屆 1998年7月 | 9 | 13 | 22 |
第19屆 2001年7月 | 13 | 10 | 23 |
第20屆 2004年7月 | 11 | 13 | 24 |
第21屆 2007年7月 | 9 | 11 | 20 |
第22屆 2010年7月 | 9 | 10 | 19 |
第23屆 2013年7月 | 11 | 10 | 21 |
標題圖片:公明黨代表山口那津男(右起第8人)等人出席公明黨全國大會。2014年9月21日攝於東京都港區(提供:時事通信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