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最令人害怕的是倒塌,既然如此,
根據上述思路,日本將房屋地震對策分成了「耐震」
耐震即「抗震」,是通過強化建築的骨架、
制震即「減震」,
免震即「隔振」,
![]() |
![]() |
![]() |
||
耐震(抗震)。利用承重牆和斜支柱牢固地固定整棟建築,使其能「 |
制震(減震)。利用內嵌于建築底座與橫樑之間的制震裝置「抑制」 |
免震(隔震)。利用內嵌于建築基礎與底座之間的免震裝置「避免」 |
這三種對策究竟哪一種最好?
「不要分好壞,大家可以把耐震、制震、
![]() |
信州大學工學部建築學科教授五十田博 |
原來如此,但是,雖說是「選項」,如果不清楚「
因此,筆者試著調查了這三種地震對策的特點。
每一種地震對策都有其優點和缺點,
耐震是所有建築物必備的要素,
3種地震對策的原理、普及程度、成本、耐久性、
比較這3個選項的具體內容,
五十田教授說:「
有好有壞是怎麼一回事兒?
![]() |
(點擊放大) |
「制震實現起來其實比較困難,
那麼,如何才能選到「好的部件及材料」?
對此,在日本負責發佈抗震加固及改造方針的機構—
不過,制震構造具體是如何「抑制」
「不只是制震,無論是哪種地震對策,
![]() |
耐震、免震、制震吸收地震能量的原理(點擊放大) |
對於「制震」,
制震構造的原理是使震動盡可能集中到減震阻尼器,
五十田教授解釋說:「因此,在採用制震構造時,
五十田教授曾與企業合作開發出了減震阻尼器,
主要從事登路普、
「使用本公司開發的高阻尼橡膠,
(※注:數據為振動臺實驗的結果,
MIRAIE的底部固定在建築的底座上,
![]() |
(點擊放大) |
![]() |
■建築物:使用木造軸框架法建設的兩層住宅的模擬模型的一層。 ■建築形狀:2.73m×2.73m ■建築物總重量:31.6kN(3.2tf) ■輸入波:1995年兵庫縣南部地震,震度6強, |
![]() |
松本介紹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