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7日 星期二

(日)一海知義著 陶淵明‧陸放翁‧河上肇

我喜歡這老式日本學者河上肇和一海知義等人的每月細讀一兩首‧陸放翁 詩的聚會

河上肇 Kawakami Hajime




陶淵明‧陸放翁‧河上肇


內容簡介

top
該譯本的作品中,除了《陶淵明——情寓虛構的詩人》是基于譯者的建議之外,其他作品均是一海先生親自從他那龐大的作品寶庫精選出來的。可以說,該譯本的內 容概括了一海知義先生幾十年來的研究成果的三個主要部分。這一點參照將于近期問世的《一海知義著作集》(藤原書店)的內容亦可得知。在此就《一海知義著作 集》全12卷的基本結構作一個簡單的介紹︰

第1、2卷︰有關陶淵明的論著以及其論考。

第3卷︰有關陸放翁的論著以及其論考。

第4卷至第6卷︰有關河上肇的漢詩注釋解說、人物思想的論著和散文。

第7卷至12卷︰有關漢詩、漢語詞匯、漢字的論著、論考、書評以及散文。

有關陶淵明,一海學說和中國學者的見解確實有一些不同之處,具有一種外國學者的特色。

特色之一,一海知義在《陶淵明——情寓虛構的詩人》中闡明了陶淵明在創作詩文時,對虛構這一手法有特別的興趣,並且運用虛構的手法來表達自己的主張——批鄭現實世界,諷刺當時的社會。

其二,一海知認以“虛構”切入主題。他細致地分析了陶淵明的《桃花花源記》《五柳先生傳》《形影神》《讀山海經》《挽歌詩》《自祭文》等具體作品,以此來闡明陶淵明在中國文學史上的歷史作用和文學價值。

top
日本人(包括從中國大陸和朝鮮半島遷徙到列島的人們及其後裔),至少從我國南北朝時代便揭開了研讀中國典籍的歷史,而伴隨中國文化進入日本所產生的一系列 文化現象,諸如寫經抄書、創造假名、宮中講經、發明訓讀、朗詠流行、設明經文章諸科博士、藏典修史等等,構成了人類文化交流史上壯觀的奇景。日本人審視中 國的同時,也在成就著自身。不論是出于何種目的,從廣義上講,日本人研究中國,幾乎經歷了一千多年的歲月,但學界真正把研究中國的學問稱為“中國學”,則 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事情。

長達一千五百年以上的中國研究史,是與日本文化的開創和發展緊密聯系的。尤其在近代以前,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完全拋開中國學術史,便沒有完整的日本學術史 可言。但是,從明治維新以後,日本人研究中國的目的、方法和態度發生了徹底的變化。盡管中國傳統的考據學、文獻學的影響依然存在,但與西方學術同時也。與 本土固有文化研究建立的聯系,遠比與中國同時學術的聯系敏感、緊密而又牢固。不論如何,從古至今,日本學界產生了眾多研究中國的大學問家和名文名著。

日本人對中國的研究與中國自身的學術研究最大的不同,就是主導這門學問的根本課題,是島國日本如何面對大陸中國。它們不僅植根于異質的文化土壤,從屬于日 本文化體系,反映或者作用于當時日本的包括民族主義思潮在內的各種社會思潮,在日本學界獲取評價,而且根本目標在于發展日本文化。所以盡管它們有時與中國 本土學問面臨著同一對象,然而兩者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性質和價值。

在世界文化走出各自分割歷史階段的今天,國外中國學與中國的國學共同構成世界的學術中國觀,而又各屬不同的學術體系,發揮著不同的文化功能。對于我們的國學來說,國外的中國學可以說是不宜回避的“他者”,日本的中國學便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

進一步說,日本中國學除了具有其他國家中國學的共性之外,還有一些特殊性。這些特殊性,離不開一個“近”字。例如,由于許多業已散佚的中國文獻通過抄本或 者刻本保存在日本,使得日本成為域外最重要的中國文獻資料庫之一;又比如日本擁有傳統的閱讀和訓釋中國文學的特殊手段等等,這給中國文獻的傳播和解讀帶來 正反兩方面的影響。同時,由于中日兩國學術交流源遠流長,日本中國學與日本學研究的關系特別緊密,也使得它在考據和比較研究這兩方面,有著更多的資源和課 題。

在日本,對日本古代學術文化的研究,常常不能與對中國的研究一刀兩斷,再加上現代學術謀求溝通的大趨勢,便使得日本中國學者,例如內藤湖南、青木正兒、吉 川幸次郎等人的著述的影響超出了中國學的範圍;另一方面,某些研究日本學的著述,例如明治時代的民俗學家、最早的環境保護運動力行者南方熊楠,有“知識巨 人”、“時代代言人”之稱的加藤周一。“文化功勞者”稱號獲得者中西進等人著述中涉及到中國學的部分,也都有一讀的價值。

日本近代以來在某些研究條件或手段上不同于中國本土,日本學人多重實聞親見,不尚空談,長于細讀深究。他們在某些領域,例如中國宗教文化、敦煌文學、中外 關系史、藝術史以及中國戲曲小說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曾給中國學人以啟迪。日本從奈良、平安時代起逐漸形成一些接受中國文學的熱點,如《文選》、《白氏文 集》、《唐詩選》、《古文真寶》等,對這些作品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資料和成果,對中國學者的研究有著互補互鑒的作用。這些都使得中國學者對日本中國學報以 熱眼。學人多以“他山之石”、“鄰壁之光”來強調這種關注的借鑒意義。

與此同時,中國學術界又從很早便有了對盲目追隨日本學人態度的批評。早年章太炎先生對這種態度給予的辛辣諷刺,雖不免言之有偏,卻仍不失警戒之功。前輩學 者對于當年那些所謂“支那通”的揭露,更不該忘記。在中國學者對日本中國學展開系統研究的時候,仍有必要反對任何形式的食而不化與人雲亦雲現象,強調中國 學研究的國際視野與本土情懷的統一,葆有學術自信和識別眼力。

目錄

top
總序

陶淵明——情寓虛構的詩人
序 陶淵明與“虛構”
一《桃花源記》——烏托邦的故事
二《五柳先生傳》——架空的自傳
三《形影神》——與分身的對話
四《讀山海經》《閑情賦》——神怪與女色
五《挽歌詩》《自祭文》——“我”的葬禮
跋為何“虛構”?
岩波書店初版後記
陶淵明和孔子
市河寬齋的《陸放翁年譜》
馬克思經濟學家河上肇和中國古詩
矛盾與實事——河上肇與陸放翁
另—幅“自畫像”——河上肇的陸游研究
譯後記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