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中信:經濟為何越救越糟(殷乃平)
今年9月日本央行的民調中,有48.5%的人認為安倍上台後的生活變得更糟,只有5%的人認為變好。在這種背景之下,安倍憑著尚存的39%的民意支持度,毅然宣布解散國會,訂於12月14日提前改選。一般認為這是日人對安倍經濟學的公投,日本選民如何回應,尚無法預料,但是日本經濟是病得更重了。
到目前為止,大家看到的是安倍的第一支箭──寬鬆的貨幣政策,目的在促使日幣貶值,改善貿易赤字,同時,消除民間的通貨緊縮,提高有效需求。
前者,從安倍接任首相以來,日幣貶值近40%,但是年貿易赤字仍有11兆日圓,今年9月赤字為9580億日圓。問題出在島國經濟,貨幣貶值出口增加,進口成本同時提高。其中,福島核災後,進口能源比重大,支出增高;而在全球化的供應鏈環境下,日本產出的主要零組件多來自外地,增加出口的效益因此打了折扣,結果是進口大於出口,貿易未能改善,連續27個月出現赤字。
更糟糕的是以出口為主的大商社因貶值獲利,彼等海外獲利匯回日本,又因日幣貶值而提高,股價飆升,中小企業則飽受進口成本上升之苦,而小市民的生活成本亦因之大增,社會整體需求不增反減,貧富差距拉大,成為明顯對比。
前者,從安倍接任首相以來,日幣貶值近40%,但是年貿易赤字仍有11兆日圓,今年9月赤字為9580億日圓。問題出在島國經濟,貨幣貶值出口增加,進口成本同時提高。其中,福島核災後,進口能源比重大,支出增高;而在全球化的供應鏈環境下,日本產出的主要零組件多來自外地,增加出口的效益因此打了折扣,結果是進口大於出口,貿易未能改善,連續27個月出現赤字。
更糟糕的是以出口為主的大商社因貶值獲利,彼等海外獲利匯回日本,又因日幣貶值而提高,股價飆升,中小企業則飽受進口成本上升之苦,而小市民的生活成本亦因之大增,社會整體需求不增反減,貧富差距拉大,成為明顯對比。
盼物價跌延遲消費
同時,原欲經由貨幣增加,在2年內使物價提高到2%,解除經濟緊縮壓力。但是實質所得減少,人們預期物價下跌而延遲消費,儲蓄率未降,緊縮性惡性循環仍存。為改善財政狀況,今年4月1日消費稅率由5%提高到8%,消費者物價指數一下由1.7%跳到3.4%以上,雖說CPI已超過日本央行目標的2%,但是產生的經濟緊縮效果更強,甚至有低所得家庭出現負儲蓄的現象。
社會總需求衰退,是日本連續兩季GDP下滑的主因。識者指出財政緊縮政策與貨幣寬鬆政策衝突矛盾,是安倍經濟對抗通縮失敗的主因。
日本央行的量化寬鬆(QE)至今已經有13次,美媒體估計日本央行每日QE的金額已高達150億美元,與美國Fed每月850億相比,手筆大得多。估計日央行持有的股票與證券化債券已高達7兆日圓。放出來的眾多資金仍然未能刺激消費需求,反而不斷製造股市泡沫,而日本的財政赤字已超過1000兆日圓,令人嘆為觀止。美國的QE開始退場了,日本的QE還不知道要玩到幾時,在安倍經濟學下如何解套?將是另一個難題。
總之,有人說,這是政治人物用政治手段來解決經濟問題,當政治利益置於經濟之上時,就治絲益棼,經濟越救越糟。歐盟如此,日本亦如此,台灣過去不亦是如此!
社會總需求衰退,是日本連續兩季GDP下滑的主因。識者指出財政緊縮政策與貨幣寬鬆政策衝突矛盾,是安倍經濟對抗通縮失敗的主因。
日本央行的量化寬鬆(QE)至今已經有13次,美媒體估計日本央行每日QE的金額已高達150億美元,與美國Fed每月850億相比,手筆大得多。估計日央行持有的股票與證券化債券已高達7兆日圓。放出來的眾多資金仍然未能刺激消費需求,反而不斷製造股市泡沫,而日本的財政赤字已超過1000兆日圓,令人嘆為觀止。美國的QE開始退場了,日本的QE還不知道要玩到幾時,在安倍經濟學下如何解套?將是另一個難題。
總之,有人說,這是政治人物用政治手段來解決經濟問題,當政治利益置於經濟之上時,就治絲益棼,經濟越救越糟。歐盟如此,日本亦如此,台灣過去不亦是如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