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0日 星期日

岡倉天心



在日俄開戰的1904年,岡倉天心來到美國,在波士頓美術館工作,很快便成了中國日本美術部首位日本籍主任。他撰寫了3部英文著作,介紹日本等亞洲美術、歷史和藝術思想。
無問西東:岡倉天心(清水惠美子)|https://www.nippon.com/hk/views/b07207/


NIPPON.COM

無問西東:岡倉天心
在明治時期的西洋化大潮中,岡倉天心對日本近代美術的發展可謂厥功至偉。他曾任波士頓美術館中國日本美術部主任的岡倉,是一位力圖融合東西精神的罕見思想家。

清水惠美子 [作者簡介]

不只局限於日本文化的傳介

在「多元文化共存」成為緊迫問題的現代社會,國家或民族之間的對立依然尖銳。一百多年前,一個日本人將霸權和利權的全球爭奪戰比作驚濤駭浪中的雙龍爭珠。這個日本人就是岡倉覺三(天心,1863-1913年)。在日俄開戰的1904年,岡倉來到美國,在波士頓美術館工作,很快便成了中國日本美術部首位日本籍主任。他撰寫了3部英文著作(※1),介紹日本等亞洲美術、歷史和藝術思想。在這些書中,出現了兩條龍,象徵著對立中的「西洋」和「東洋」。
1906年,由Fox Duffield出版社發行的The Book of Tea(《茶之書》)初版(圖片提供:茨城大學五浦美術文化研究所)
1906年,在美国出版的The Book of Tea(《茶之書》)中,岡倉寫道,為了修復被雙龍之爭而撕裂的世界,只能寄期望於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女神「女媧」或印度的神佛化身「阿瓦塔」。在這種看似已經放棄了尋找解決方案,充滿萬分絕望的敘述之後,岡倉又向讀者呼籲「算了,還是來喝口茶吧」。他說:「晴朗的午後,陽光照在竹林之上,泉水奏起歡快的音符,茶釜中傳來滾滾聲。夢中虛幻,讓我們漫無邊際地來空想一番美妙之事又如何?」
岡倉的這番話,是在勸誘對方走出黑暗的海洋,步入光明,來共用一杯茶。「西洋」喝的「茶」是「紅茶」,其茶葉來自「東洋」。紅茶是「西洋」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飲品。在日常生活中,飲茶小憩是跨越國家和民族的大眾休閒活動。享受下午茶時,在主客的互動中,存在著和日本茶道儀式共通的禮節、款待和對話。岡倉認為,對「茶的崇敬」不分西東,因此,東西方的人性早已「在茶杯中相遇」。
《茶之書》被認為是一本以茶道為主題、向國外介紹日本文化的著作。然而,書中還包含著更多的資訊。在承認東西方文化差異的同時,岡倉認為兩者是平等的,如果互相認同對方的價值觀和文化多樣性,學會相互尊重理解,那麼彼此就可以獲得和諧。他巧妙地運用「茶道」的知識,向世界詮釋「喝茶」這種日常微不足道的小事可以促進人們之間的心靈溝通。正因為如此,《茶之書》至今仍受到全球讀者的喜愛和高度評價。
《雙龍爭珠》 橫山大觀1905年 絹本墨畫淡彩。以松為龍,以月為珠(圖片提供:橫山大觀紀念館)
(※1)^ The Ideals of the East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Art of Japan(《東洋的理想》)、The Awakening of Japan(《日本的覺醒》)、The Book of Tea(《茶之書》)。

西學與日本傳統的結合
那麼,這本書的作者岡倉覺三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呢?在日本的歷史教課書中,岡倉是一個為創立東京美術學校(現在的東京藝術大學)而竭盡心力的人,從這所學校中湧現出橫山大觀(1868-1958年)等日本畫家,他還設立了日本美術院。岡倉在促進日本近代美術發展方面,厥功甚偉。他在堅持日本傳統的同時,積極推動新時代美術創造,並致力於保存和修復在「廢佛毀釋」運動(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打壓佛教的運動——譯注)中受損的古代藝術品。後來,岡倉又把活動的舞臺擴展到國外。在他人生的最後10年,還在運營美國波士頓美術館的中國日本美術部工作上,發揮了非凡的才能,力圖在波士頓美術館建立起向歐美介紹東洋美術的據點,為此而大力收集擴充藏品,並且培養了相關人才。
岡倉以其一生的活動和業績而被視為「國際人」。在混沌不清的明治維新時期,他生長在橫濱、福井和東京的日本橋等地,生活在商人和武士、西洋文明和日本傳統混合的文化環境之中。岡倉的父親原是福井藩的一名下級武士,後在開港的橫濱代管福井藩商館,發揮了貿易商人的才能。明治維新後,一家人搬至東京日本橋,經營旅館和越前(現在的福井縣東部——譯注)物產經銷店。岡倉在橫濱學習英語,在東京大學從外教那裡吸收西洋學問。另外,他還在日本橋接受了漢詩、南畫(指日本的文人畫——譯注)、古琴、茶道等日本傳統文化薰陶。他同時吸收西歐的近代知識和明治之前東洋的傳統文化,並使兩者在自己身上得到協調融合。
岡倉從東京大學畢業後,進入文部省(現在的文部科學省),在國家建設時期的美術行政工作上發揮了主導作用,並成為東京美術學校的第二任校長。岡倉看似一帆風順的人生,卻因為和自己的上司九鬼隆一的夫人初子陷入愛河而給家庭生活蒙上了陰影,並與試圖引入西式教育的這位新領導產生了衝突。最後,岡倉辭去校長一職。在發生「美校騷動」(※2)後,岡倉和一些辭了職的畫家、雕刻家、工藝家們一起創立了日本美術院。儘管他們滿懷理想,但橫山大觀、菱田春草(1874-1911年)等人嘗試的「沒線描法」這種新的繪畫風格被批為「朦朧體」,日本美術院的經營不斷惡化,陷入了困境。
1905年,岡倉天心在茨城縣北部的五浦海岸設計建造的「思考之地」六角堂。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中被海嘯沖走,2012年按原貌進行了重建(圖片提供:茨城大學五浦美術文化研究所)
(※2)^ 因反對岡倉辭去校長一職,東京美術學校的大部分教授提交辭職信,從而引發了學校騷亂。
應該在21世紀受到重新評價的思想家
為了尋找未來的出路,岡倉前往印度。此行的目的之一是去見印度教僧侶斯瓦米·維帷卡南達(Swami Vivekananda,1863-1902年)。此人在芝加哥的萬國宗教大會上提倡「宗教和諧」,得到信徒的推崇。維帷卡南達向西方世界展示古印度各宗教的真理,認同東西方思想所具備的普遍性,希望兩者之間能進行交流。大概正是這種和諧共處的思想,讓力圖將日本美術傳統和西洋美術技巧融合創新的岡倉產生了共鳴。岡倉在《茶之書》中寫道:「得道之人可以在象牙色瓷器的琥珀色液體中體驗到孔子甘美的寡默、老子的辛辣諷刺、釋迦牟尼本人的神聖之香氣」。將儒教、道教、佛教融為一體的「茶」之神髓,在於不獨一派而包容各種思想的多樣性。
岡倉還與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1941年)交往甚密。泰戈爾生於Calcutta(現在的加爾各答),用孟加拉語創作詩歌、戲劇和小說,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是印度近代文化的代表人物。泰戈爾遍訪各國,努力介紹印度文化和思想,提倡世界和平與國際合作。岡倉和聚集在泰戈爾身邊的當地藝術家們進行交流,這些人都試圖擺脫英國的殖民統治,獲得獨立,他們的民族主義意識讓岡倉產生共鳴。
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圖片提供:茨城大學五浦美術文化研究所)
在西洋文明佔據壓倒性優勢的時代,岡倉和維帷卡南達、泰戈爾一起,成為代表亞洲的知識份子,向西方社會傳達母國的藝術、宗教、歷史、生活文化等傳統文化,並尋求對方的理解。通過藝術和宗教,他們強調東西方文化中的普遍性,希求開展健全的交流,相互尊重,達到和諧。這是三人的共通點。
岡倉在印度將「日本美術」的起源定位在「亞洲」。以此為基石,從波士頓向世界傳播「日本」的文化和思想。開始了波士頓美術館的工作後,他便將美國比作「位於西洋和東洋之間的家」。岡倉倡議收集優秀藏品並開展相關藝術鑒賞活動,認為這對於「西洋和東洋相互間的深入理解」具有重大意義。所謂的「位於西洋和東洋之間的家」,並不單純是地理上的意思,同時還表示這裡是東西方文化相互理解融合之處。岡倉經營理念的根基就是要將波士頓美術館變成這樣一個場所。他帶領日美工作人員共同奠定了東洋美術部門的基礎,培養出的美國策展員們進入美國各地的美術館,盡力推動兩國文化交流,直至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為止。
1913年,岡倉天心在波士頓寫下的歌劇劇本The White Fox(《白狐》)(圖片提供:茨城大學五浦美術文化研究所)
岡倉最後的作品是歌劇劇本The White Fox(《白狐》)。這是一個以「信太妻」傳說(※3)為題材的故事,表達了母愛和別離的悲傷這種帶有普遍性的主題,並用歌劇這種西洋文化形式創作。狐狸Koruha和保名之間出生的孩子,成了連接兩個互不相容世界的奇跡般的存在。Koruha留給這個孩子的魔法珠預示著兩個世界的和諧未來。這個魔法珠與《茶之書》中雙龍競相獲取的珠子交相呼應。
岡倉離世已逾百年。如今,群龍還在波瀾萬丈的海上激烈地爭奪霸權和利權。世界陷入愈發混沌的深淵,對於長期的文明衝突造成的荒蕪,我們依然束手無策,沒有找到修復的方法。正式因為置身這樣的現狀之中,我們才更加應該重溫岡倉覺三的思想,在國家和民族的對立越來越敏感的現代社會,他的智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為重要了。
標題圖片:岡倉覺三(天心)。1904年於波士頓美術館(圖片提供:茨城大學五浦美術文化研究所)
(※3)^ 信太之森的狐狸化身為「葛葉」姑娘,與安倍保名結婚並生育一子,原形暴露後返回了森林。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