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眼目睹過2000年時,日本企業大舉西進中國的場景。現在再看,日本企業相繼前往美國投資設廠,30年河東、30年河西所言不假。
日本企業正在美國擴大在地生產,除了以汽車產業為主的製造業外,在人工智慧(AI)等新興領域的投資計畫也陸續展開。石破茂在與美國總統川普的會談中承諾提高對美投資,但面對日圓貶值與美國人力短缺的挑戰,如何確保投資的盈利能力將是關鍵課題。
根據美國商務部數據,截至2023年底,日本已連續五年成為對美直接投資額最高的國家,超越加拿大、德國與英國。
食品產業也因日本食品的流行而加大對美投資。日清食品將於8月啟用美國市場47年來首座新即食麵工廠,而龜甲萬則計畫在威斯康辛州新建醬油工廠,預計2026年秋天投產。
在成長領域方面,AI與半導體產業的對美投資預計將持續擴大。軟銀集團(SBG)將投資3兆日圓推動「星門計畫」(StarGate),這是與美國OpenAI、甲骨文(Oracle)等企業的合作案,總投資額可能高達5000億美元。
半導體相關投資亦勢頭強勁。住友化學正在德州建設半導體製程用洗淨液工廠,預計2025財年量產。瑞薩則計畫在矽谷設立最新的半導體封裝技術研發與評估據點。
不過,對美投資依舊存在風險。日圓貶值使得日本企業在美國投資成本上升,而美國失業率處於歷史低點,招募人力成為難題。能否穩定獲得勞動力,將是企業增產計畫成敗的關鍵。
此外,川普政府的貿易政策增加了投資環境的不確定性,關稅政策可能成為談判籌碼,也會影響供應鏈穩定性。
資料來源:日經新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