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會有這種震驚其實非常情有可原。畢竟日本醫療曾經在世界前列,在二十一世紀初期的時候,日本被世界衛生組織評價為頂級醫療大國,被視為一個廉價而且高效先進的體系,而我們很多人就一直停留這印象中。但如果你回憶一下,記不記得我們才離開了武漢肺炎不足三年呢?那個臺灣因為防守嚴密而令全球注目的疫病,日本卻束手無策。
日本醫療的問題,最基礎的原因不難理解:日本自從二十一世紀開始,醫護人員不足的情況越來越嚴重,日本每萬人的醫生數量,是二十四個。臺灣呢?三十多人,如果是臺北的話,那甚至可以超過四十人。從這點看,就會發現臺灣的醫療比日本好並不奇怪,醫護人員不足的話,能提供的醫療服務就必須削減。你的國家再有錢,制度保障再好,合資格的服務者不足卻是無法超越的高牆。
會導致這個情況,從日本的病床數量就可以觀察到,是日本的病床特別少嗎?不,其實日本的病床數量不少。但是要去臺灣治療的朋友,卻告訴我問題是,在日本的醫生與病床,是優先預留給老人的,只要你是「年輕人」,哪怕你已五十歲,不管你是不是日本人,你要使用病床,急症室與救護車,以及醫生開藥的條件,都會受到很多刁難。
日本的老人佔的人口比例越來越高,老人跟年輕人不同,老人的身體只會越來越差,醫療可以拖長其壽命,或者減少其痛苦,但再怎樣高效的醫療,老人的身體都一定比之前差,病痛都會比之前多。而且會比之前更難醫,醫療成本更高,甚至病人沒辦法輕易離開病床。
醫療制度越成功,活下來的人越多,反而會令醫療系統的負擔增加,老人越來越多,佔病人的比例越大,正是醫療成功的副作用。醫療這種事,先天就會形成無底洞,只有在病人死亡時,醫療負擔才會被減少。
而老人佔了人口多數之後,整個醫療架構都被改變了,醫療制度變成只能向老人的需求傾斜。有限的醫療資源,要更多的分配到各種老人病上。老人病既多且雜,耗用的人力資源與病床也多,即使人口沒有增加甚至減少,每人使用的醫療資源卻不斷增加,這最終的結果就是使每一個醫師的負擔加重。過去能承擔的醫療負擔,今天反而不能負擔。
而少子化會導致醫生減少這點,也是很顯然的事情,年輕人少了,補充的醫生自然就會減少,退休的醫生則會增加。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即使未來少子化,有錢的話輸入外勞不就解決勞動力的問題。但日本的情況卻顯示了一件事,那就是「勞動力」並不是單純一個人數,社會需要的勞動力,是有種類與品質之分的,當人口老化時,需要的勞動力就不是在工廠生產,務農,或者建築工人。而是需要醫療勞動力。
現實中往往是富有國家從貧窮而人口多的國家輸入低薪外勞,去做一些技術門檻低的工作。但人口老化的國家,需要的卻是技術門檻極高的醫生,而培養一個醫生,往往需要一定程度的家庭環境,至少能負擔得起長期專上教育的水準。別說貧窮國家,連臺灣自己較底層的家庭,也很難培養出醫生。你無法隨便在超商,工地,軍倒隨便抓個壯丁來給點教育就讓他當醫生。
除了像古巴這些少數特例外,越貧窮的國家,醫生是越短缺的,舉個例子,臺灣大量使用越南勞工,但越南自己每一萬人只有八個醫生,比臺灣還要少一半以上。因此輸入外勞解決少子化導致的勞動力問題,在醫療這方面是行不通的,偏偏少子化伴隨的高齡化,最需要的卻是醫療,老人反而不需要很多食物,玩具,名車或者很好的房子。
就算幸運的有外國醫生可以輸入,這也只是問題的第一步,因為就算能輸入外國醫護都不會便宜,跟越南工廠勞工可不一樣,錢從何來?然後就是語言,制度,醫療法律的巨大差異,先不理後面兩點。光是怎樣讓使用各國語言的醫生與臺灣老人溝通,問題就已很大,最佳解就是英語,醫生要能用英語,臺灣老人也要精通英語,但產生的溝通不良與誤解,也足以致命。可是也不用想這麼遠,畢竟期望未來能輸入醫生外勞這件事本身就不太現實,醫療可說是一個非常依賴本地勞動力的產業。
因此這意味著,醫療問題將會是所有少子化國家未來必然會面對的問題,再好的醫療隨著人口年齡結構的改變,都會走向崩壞,而日本只是先走一步,讓我們看到類似社會也會走向的未來。說有錢能解決問題,也只是說要作十年二年的投資,讓更多人去讀醫科確保未來有更多醫生,而不是指可以直接用錢買。
所有心情:
57
6
留言
分享
青春風正好!
謝伯伯,我來參加了典婉姐的新書發表會!
所有心情:
Miki Tsuchiya和其他9人
留言
分享
我以為「掩耳盜鈴」只是形容詞而已
立法院成國眾兩黨「遮羞布」?總預算案審查報告遮遮掩掩,到底是誰不好意思?!
這兩天收到立法院院會表決後的總預案算案審查報告,讓人傻眼的是將院會表決提案掃描還有黏貼文字就成了審查報告,重點是院會第二輪提案者名字都被遮蔽掉了!極其混亂,這是過去審查預算沒有發生過的狀況!
究竟是怎樣誇張的程度,我舉幾個提案為例,像有一案……
查看更多
所有心情:
5
留言
分享
林家成已留言回應。
如是我聞
去年臺北國際書展,我在最後一天才到淨宗學會的攤位,見到學會免費贈書,看到《羣書治要》,便想索取一套,可惜當時缺了第三冊,帶回去被朋友看到索去。昨天書展第一天,見到「淨宗學會」的攤位,立刻過去,見《羣書治要》四冊具全,乃請了一套,並古線裝景印『四書集注〉一函。
對「淨宗學會」,我一直敬佩並存著感謝之心。緣起於我太太推廣「兒童讀誦中華經典」時,一些泰北學校知道也希望推動到泰北,因知淨宗學會有印贈《三字經》《弟子規》等等讀物,貿然去向華藏淨宗學會索取,而蒙承辦人員熱心提供並協助必要經費,讓我太太前往泰北得以順利成行。
如此佛教團體卻願意出版儒家經典免費贈送又願意提供必要經費,令我感佩!……
查看更多
所有心情:
19
2
留言
朱水文
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林家成
朱水文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