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4日 星期六

矢內原忠雄傳

『矢内原忠雄伝』(矢内原伊作)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Tadao Yanaihara (矢内原 忠雄 Yanaihara Tadao?, January 27, 1893 – December 25, 1961) was a Japanese economist, educator and Christian pacifist. The first director of Shakai Kagaku Kenkyűjo (Institute of Social Science or Shaken) at the University of Tokyo.[1], studied at Toynbee Hall and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Born in Ehime Prefecture, Yanaihara became a Christia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Uchimura Kanzō's Mukyokai or Nonchurch Movement, while he was study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In the 1930s he was appointed to the chair of colonial stud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formerly held by his teacher Nitobe Inazō. However, Yanaihara's pacifist views and emphasis on indigenous self-determination, which he partly inherited from Nitobe – a Quaker and founding member of the League of Nations – came into a full conflict with Japan's wartime government during the World War II. He was noted for his criticism of Japan's expansionist policies. As a result, Yanaihara was forced to resign from teaching under pressure by right-wing scholars in 1937. Yanaihara resumed his teaching after the war and taught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t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He served as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versity from 1951 to 1957.
For critical studies of Yanaihara's legacy, see Yanaihara Tadao and Japanese Colonial Policy: Redeeming Empire, by Susan C. Townsend (Richmond: Curzon, 2000); and The Japanese Colonial Empire, 1895-1945, edited by Ramon H. Myers and Mark R. Peattie (Princeton: Princeton U.P., 1984).

帝国主義下の台湾 岩波書店 1929 「矢内原忠雄「帝国主義下の台湾」精読」岩波現代文庫等有漢譯


著作 [編集]

  • 基督者の信仰 聖書研究社 1921 
  • 英国植民省に就て 拓殖局 1921 
  • 植民政策講義案 有斐閣 1925
  • 植民及植民政策 有斐閣 1926
  • 植民政策の新基調 弘文堂書房 1927 
  • 人口問題 岩波書店、1928
  • 帝国主義下の台湾 岩波書店 1929 「矢内原忠雄「帝国主義下の台湾」精読」岩波現代文庫
  • マルクス主義と基督教 一粒社 1932 のち角川文庫 
  • 満洲問題 岩波書店 1934
  • 南洋群島の研究 岩波書店 1935
  • 民族と平和 岩波書店 1936 
  • 帝国主義下の印度 経済特殊研究叢書 大同書院 1937 
  • 余の尊敬する人物 岩波新書 1940
  • イエス伝講話 マルコ伝による 嘉信社 1940 
  • 山上垂訓講義 向山堂書房 1941 
  • 訣別遺訓講義 ヨハネ伝による 嘉信社 1943 
  • アウグスチヌス「告白」講義 教文館 1943 のち講談社学術文庫 
  • 日本精神と平和国家 岩波新書 1946
  • 日本の傷を医す者 白日書院 1947
  • 内村鑑三と新渡戸稲造 日産書房 1948
  • 帝国主義研究 白日書院 1948
  • 聖書の平和思想とリンコーン 高木八尺共著 岩波書店 1948 (新渡戸博士記念講演)
  • 聖書講義 第1-9 角川書店 1948-59
  • 続余の尊敬する人物 岩波新書 1949
  • キリストの生涯 嘉信社 1949.2
  • 講和問題と平和問題 河出書房 1950
  • 大学について 東京大学出版会 1952
  • キリスト教入門 角川新書 1952
  • 日本のゆくえ 東京大学出版会 1953
  • 銀杏のおちば 東京大学出版会 1953
  • 国際経済論 楊井克己共著 弘文堂 1955 (経済学全集)
  • 主張と随想 世界と日本と沖繩について 東京大学出版会 1957
  • 私の歩んできた道 東京大学出版会 1958
  • 政治と人間 民主化と人間形成のために 東京大学出版会 1960
  • 人生と自然 東京大学出版会 1960
  • 教育と人間 民主主義と平和のために 東京大学出版会 1961
  • 内村鑑三とともに 東京大学出版会 1962
  • 矢内原忠雄全集』全29巻(岩波書店、1963-64年)


 ***
 『矢内原忠雄伝』的大兒子矢内原伊作 序章32頁

矢內原忠雄傳

矢內原忠雄傳


  「為要活出日本的理想,請先把這個國家埋葬掉!」--矢內原忠雄
  他公開批判日本侵略中國政策之不當,因而被迫開東大;
  他走入臺灣,完成《帝國主義下的臺灣》,成為台灣殖民研究必讀聖經;
  他的人生不滿七十載,卻締造出日本學術史上最激昂的一頁。
  提到日本殖民臺灣的那段歷史,就不能不提到矢內原忠雄。
   他曾任教於東京大學經濟系,之後擔任東大校長,致力維護學術與言論自由,並創立了教養學部,讓東大新生們在知識和人格方面能獲得嚴謹的基礎訓練;他畢生 致力於殖民政策研究,揭開日本帝國主義壓迫殖民地人民的事實,並與台灣民族解放運動先驅如林獻堂、蔡培火成為好友,為日本殖民政策下受到壓迫的臺灣人民發 聲。矢內原忠雄不畏總督府的龐大壓力,毅然走入臺灣,為這一片與他毫無關係的土地的未來奉獻與努力。
  「台灣什麼都有了,只缺政治上的自由。」--矢內原忠雄
  披露「日本人的良心」前東大校長矢內原忠雄,從未公開的日記、信件與詩歌。
   本書由矢內原忠雄的長子──矢內原伊作親手執筆,歷經長期的人物訪查與資料蒐集,公開父親歷經六十八個年頭的私人日記,與情人、好友之間往返的信件以及 富有文采的父親寫下的一首首詩歌;透過這些珍貴的文字紀錄,矢內原伊作在筆尖下漸漸築構出父親的過往:在神戶中學求學時的父親、進入一高後漸漸嶄露頭角的 父親、青年時代在基督教與愛情之間尋找真理的父親、因個性使然而走向政治一途的父親……。
  矢內原忠雄在世人的眼中,是個學者,也是個不畏政府勢力堅持公平與自由的革命家;但在兒子眼中,他看到的是在世人的眼光之下,另一個時而溫柔時而冷酷的父親,如何在多情的天性裡游走於家庭、婚姻、宗教與政治之間。
  本書完整紀錄矢內原忠雄的一生,蒐集最完整、珍貴的第一手資料公開於世,從兒子的角度描寫矢內原忠雄這位父親的樣貌,和他為了理想和信念不斷努力、付出的過程,無論在臺灣或是日本,都是一本值得收藏的書籍。

作者簡介
矢內原伊作
   1918年5月2日生,日本愛媛縣人,矢原內忠雄的長子。1941年畢業於京都大學哲學系,1942年以海軍預官的身分從軍,1945年1月與江原鋤結 婚,同年8月在台灣高雄迎接日本戰敗。1946年返回日本,擔任法政大學講師,1947年出任學習院大學副教授,1951年擔任大阪大學文學部副教授。 1954年受法國國立科學教育中心(CNRS)之邀赴法,1956年返國。1968年1-4月,擔任哥倫比亞大學客座教授,1970年升任法政大學文學部 教授。1974-5年執筆《矢內原忠雄傳》,1989年3月自法政大學退休,同年8月16日逝世。


著作有:《臉孔》(河出書房,1948);《海》(創元 社,1949);《京都的庭園》(淡交社1960);《沙特》(中公新書,1967);《年輕時期的日記---迎接我們的山》(現代評論社,1974); 《□真的世界》(三鈴書房,1977);《與藝術家對話》(彩古書房,1984);《矢內原伊作著作集》(全5卷,三鈴書房,1986-87);《矢內原 伊作詩集》(思潮社1994);《賈克梅蒂》(三鈴書房,1996);譯著有:卡謬《西西佛斯的神話》(新潮社,1951年);阿蘭《論藝術》(白水 社,1960);聶魯達《馬丘比丘的高度》(三鈴書房,1987);《賈克梅蒂 耶克利》(合譯、三鈴書房,1994)等。
譯者簡介
李明峻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京都大學法學博士課程。曾任日本國立岡山大學法學部副教授、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總統 府人權委員會委員等職。現任新台灣國策智庫副執行長兼研究部主任,並任教於中央警察大學與中原大學,專長為國際法、國際關係和國際政治史。著有《現代國際 法入門》、《現代國際法》、《國際法概論》,編有《當代國際法文獻選集》、《國際人權法文獻與解說》、《20世紀東南亞大事記》,譯有《日本帝國主義下的 台灣》、《臺灣國際政治史》、《日本統治下的台灣》、《台灣統治與鴉片問題》、《國際法上的投降、占領與私有財產》和《國際人權》等書。

名人推薦

清大歷史研究所講座教授  李弘祺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柯志明師大臺灣史研究所副教授  蔡錦堂前駐日代表  羅福全
感動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

詳細資料

  • 規格:平裝 / 512頁 / 14.8*21.0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目錄

序章
1父親的最後歸所∕2 二樓的書齋∕3 所以,我寫下這本傳記
第一章 幼年與少年時代1 家系∕2 父母∕3 生家.祖母.小學∕4 思想的確立──神戶中學∕5 注重微不足道的小事──修養∕6 優點與缺點∕7 家庭∕8 家庭(續篇)∕9 暑假∕10 摯友∕11 校風主義者∕12 志願∕13 初戀∕14 一高入學
第二章  青年時代1 南舍十號∕2 新渡戶校長∕3 《謀叛論》∕4 學長.河合榮治郎∕5 一高基督教青年會∕6 東舍十六號∕7 恩師.內村鑑三∕8 恩師之女.內村路得子的去世∕9 母親的逝世∕10 滿洲之旅∕11 母親的一年忌∕12 送別新渡戶校長∕13 揮別高等生生涯∕14 摯友武祐 ∕15 父親之死∕16 大學生活∕17 堅定的基督信仰∕18 成為戶長∕19 精英的集會──柏會∕20 當官?當企業家?──嚮往朝鮮的心∕21 歸鄉?──就職的選擇∕22 進入住友商社
第三章   新居濱時代.留學時代1 步入婚姻∕2 別子銅山∕3 新家庭∕4 練習傳道的時代∕5 英國留學生涯∕6 在德國的日子∕7 死亡籠罩的深淵
第四章   研究室時代1 再婚∕2 殖民政策研究∕3 走入台灣∕4 宗教與學問∕5 學問與政治∕6 預言者之死∕7 《藤井武全集》刊行∕8 滿州事變∕9 批評國家至上主義∕10 家庭聚會
附錄
後記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