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1日 星期二

首相Sanae Takaichi的內閣等.「政治獻金」更符合民意的規範。

日本國會21日下午舉行首相指名選舉,自民黨總裁"高市早苗"正式當選第104任首相。一位讓中共和牠的同路人恨得牙癢癢的日本女首相。

從高市內閣的人事名單裡,可以看到高市大開大闔的氣度,全方位、跨派閥,幾乎是全黨總動員。跟台灣關係密切的議員包括官房長官木原稔、國土交通大臣金子恭之等人,尤其是自民黨總算把國土交通大臣的位置拿了回來,接下來熊本八代港的開發可以期待(之前大叔是不是就在粉專說了,要投資不動產,可以去八代,CP值高)。
至於大家比較擔心日本萬安接了防衛大臣的位置,大叔是覺得還好啦,不用擔心,畢竟總理以及官房長官都是這個領域的專家,而且另外曾經擔任過防衛省政務官的小野田紀美,現在擔任經濟安保大臣,所以萬安好好待著,不會有太大的問題,而且長得帥帥的,幫防衛省多找點粉絲,其實也很不錯。現在比較重要的職位,反而是外務大臣的角色,這個任務,由麥肯錫出身的自民黨前幹事長茂木敏充接任,非常的合適。尤其是茂木在第一次川普時代,就已經代表安倍跟川普交手過,日本的經濟真的可以期待。
預計今天下午成立的高市早苗內閣人事名單已經確定。財務大臣將由前地方創生大臣片山皋月出任,經濟產業大臣則由現任經濟財政暨再生大臣赤澤亮正接任。前防衛大臣木原稔將擔任內閣官房長官。
經濟財政大臣職位將由現任經濟安全保障大臣城內實接任,而他的後任經濟安保大臣將是小野田紀美。文部科學大臣一職將由松本洋平擔任。高市在自民黨總裁選中競爭過的茂木敏充被任命為外務大臣,小泉進次郎接任防衛大臣,林芳正出任總務大臣。法務大臣為平口洋,厚生勞動大臣是上野賢一郎,農林水產大臣則由現任復興副大臣鈴木憲和出任。
長期由公明黨掌管的國土交通大臣職位,此次將由前總務大臣金子恭之接手。數位大臣為松本尚,環境大臣是石原宏高,復興大臣將由參議員牧野京夫擔任。國家公安委員會委員長確定為赤間二郎,兒童政策大臣則由黃川田仁志出任。
第 219 屆臨時國會今天召開,高市在下午的眾參兩院聯席會議中被指名為第 104 任日本首相。隨後她將赴皇居接受首相親任儀式與閣僚認證儀式,並於同日晚間正式成立高市內閣。高市預計在記者會上說明新政權的基本方針與重點政策。
高市與日本維新會代表吉村洋文已於 20 日簽署聯合執政協議書。日本維新會在首相指名投票中,從第一輪起即支持高市。高市主張以「全員活躍」、「全世代總力結集」為核心理念來推動政務。她在總裁選中競爭的四位候選人,包括被任命為政務調查會長的小林鷹之,皆獲得黨內主要職位或閣員任命。自民黨內總裁選落敗者能獲如此安排實屬罕見。
與日本維新會的聯合雖未納入閣員層級,僅限於閣外合作,但高市將任命該黨國會對策委員長遠藤敬為首相輔佐官,擔任高市與維新之間的主要聯絡管道。
嵾考資料:日經新聞



 The leader of the ruling Liberal Democratic Party, Sanae Takaichi, has been elected as Japan’s first female Prime Minister.

Takaichi is known for her staunch nationalist views, advocacy for constitutional revision, and strong support for bolstering Japan’s defense capabilities.
She maintains a firm, hawkish stance toward China and consistently calls for a more assertive Japanese military posture. Takaichi has repeatedly warned about China’s growing military presence and coercive actions in the East and South China Seas, viewing Beijing’s expansionism as a direct threat to Japan’s national security and regional stability.
She advocates strengthening the Japan Self-Defense Forces (JSDF), increasing defense spending, and revising Article 9 of the Japanese Constitution—the clause renouncing war—to enable Japan to possess full-fledged military capabilities for self-defense and deterrence. Takaichi also supports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erstrike capabilities, deeper defense cooperation with allie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Australia, and the Philippines, and enhanced cybersecurity and space defense systems.



WWWW JOEL

跟大家分享一個有趣的觀察,在野黨一直拿著「政治獻金」猛打自民黨保守派,過去,自民黨一直處於挨打的狀態,畢竟企業獻金的確也是自民黨黨營運的重要收入來源。
但是,自從自民黨與公明黨連立解除之後,現在自民黨對於「政治獻金」的說法有了微妙的改變。剛才自民黨幹事長鈴木淳一就說「當然,政治獻金一定要透明、明確化,所以我們會針對企業政治獻金、宗教政治獻金以及團體政治獻金,都做出更符合民意的規範。」(謎之音:別老是追打企業嘛,來來來,都來)接下來的日本國會,應該會非常有趣。
宗教政治獻金:公明黨、勞組團體政治獻金:國民民主黨


2025年10月19日 星期日

維新將投票支持自民 高市出任首相---自民黨總裁高市早苗與同時身兼大阪府知事的日本維新會代表、吉村洋文....JOEL參考資料:朝日新聞

 如果沒有意外,高市早苗 21 日被指名首相應該不會出現太大問題。自民黨總裁高市早苗與同時身兼大阪府知事的日本維新會代表、吉村洋文,預計於今天舉行黨魁會談,正式達成組建聯合政權的協議。維新會於19日在大阪市黨本部召開常任幹部會,決議授權吉村與共同代表藤田文武作出最終判斷,會中並無出現反對意見。

雙方此前已在政策層面達成基本共識,高市與吉村將於20日簽署合意文件。據黨內人士透露,雙方在消費稅減稅與廢除企業及團體政治獻金兩項議題上仍有歧見,因此決定繼續協商,並在文件中明定高市任期結束前、即2027年9月為具體目標期限。
19日的維新常任幹部會由吉村、藤田與大阪維新會的多名府議參加。吉村在會中說明,高市於13日主動提出聯合執政的協議意向,並表示希望在聽取黨內意見後作出決定。會議持續約50分鐘,藤田在會後受訪時表示,已授權由他與吉村共同作出最終決斷,且黨內並未出現反對或保留意見。
針對聯合政權的政策協商,維新提出「副首都構想」作為災害時支援東京的替代機能、社會保險費下調、以及國會議員席次削減一成等三項「絕對條件」,並要求實現包含此三項在內共十二項政策主題。藤田指出,協商已進入「最終階段」,並強調雙方互信已加深,對20日的正式合意充滿信心。前代表馬場伸幸也表示,實現維新長期主張的時機終於到來。
高市在黨魁選舉期間曾明確表態支持副首都構想,關於社會保險費調降,則已在自民、公明與維新三黨間持續協商。而針對企業與團體政治獻金的廢除,考量自民黨立場較為保留,維新方面傾向將重點轉向議員席次削減,馬場說這是「優先順序上的調整」。
維新預定今天下午召開由眾參兩院議員共同參與的會議,進行最終意思確認。21日召開的臨時國會中,維新將投票支持高市出任首相。
高市當選首相幾乎已成定局,屆時自民與維新的聯合政權將正式成立。維新預計採取「閣外協力」模式,不派閣員入閣,高市則計畫任命維新的遠藤敬為首相輔佐官。
參考資料:朝日新聞

2025年9月19日 星期五

黃欽勇以「美中主導下的AI新世界」,探索台日韓合作的可能性。:尹錫悅總統說「韓國要成為全球AI三強」

 台灣媒體天天報李多慧,我去首爾扳回了一城

就在台灣半導體展期間(9/12),韓國最大的報社「朝鮮日報」刊登了我的專訪。我說台灣「贏」的關鍵在於為他人創造價值,從外觀看,台灣不如韓國,但台灣的生活品質與競爭力確實也比韓國好!
我以尹錫悅總統說「韓國要成為全球AI三強」為例,那韓國之外的另外兩強是誰?挑戰中美的霸權需要付出多少代價?韓國人在訂下目標的同時,社會的張力就出現了!
我反倒以「美中主導下的AI新世界」,探索台日韓合作的可能性。短期間,台灣無法發展高階記憶體,韓國也很難在晶圓代工、IC設計取台灣而代之。既然如此,回到現實,將現有資源最佳化的方法是什麼?
11月初我會去韓國擔任AI Summit講師,也會受邀到韓國知名的大學講課。當年韓國給我獎學金,現在我做一點點回饋!

Joel翻譯;2025 棒球文化與關西精神「新舊融合」「猛虎」與「猛暑」。媒體與資訊環境 Z世代的幾項特徵:兒子只依賴網路資訊.......

 2025年的日本,大阪無疑成為了全國的焦點。阪神虎隊以「仏恥義理(ぶっちぎり)」碾壓式的氣勢勇奪冠軍,街頭的熱狂場面再度印證了棒球文化與關西精神的緊密連結。道頓堀一帶湧現的大批球迷中,甚至有人依照宣言穿上大阪萬博吉祥物「MyaKuMyaKu」的人偶裝縱身跳入河中,這既荒誕又充滿幽默感的場景,成為象徵新世代狂熱與自我表達的文化縮影。這個夏天,大阪人談論的話題,多半在「猛虎」與「猛暑」之間徘徊,讓地方熱情與時代氛圍緊緊相扣。

更值得注意的是,帶領球隊前進的,不僅是戰術上的調整,也有年輕球員的全面爆發。佐藤輝明、森下翔太、中野拓夢、才木浩人、石井大智等Z世代選手的表現,展現了他們獨特的自信與實力。藤川球兒總教練在穩住老將心態的同時,成功將新世代的衝勁融入團隊,這種「新舊融合」的平衡,與社會與企業如何處理世代交替的課題,有著相當強烈的呼應意味。
然而,在熱烈的運動話題之外,日本的媒體與資訊環境卻顯示出年輕世代與過去截然不同的態度。某知名私立大學的經營學教授分享,自己班上有學生坦言「不看新聞」,理由是新聞充斥著負面事件,會讓人心情低落,反正也改變不了現實,倒不如專注於喜歡的事情,維持正向能量。教授對此並未嚴厲反駁,反而苦笑著承認某種程度上能理解。
類似的看法早已浮現。兩年前的線上節目 NIKKEI LIVE,就有受邀的年輕人表示「報紙上的內容過於負面,令人避而遠之」。這正突顯了資訊消費模式的斷層:新聞媒體的使命在於揭示真相、追問社會矛盾,卻無可避免地帶來壓抑情緒。於是,有些年輕人寧願選擇「保持愉快、做喜歡的事」,而不願反覆沉浸於負面敘事中。
在《讀賣新聞》的「人生相談」專欄中,一位五十多歲女性的投書更將這種代際差異表露無遺。她的兒子只依賴網路資訊,並將報紙與電視一概視為「舊媒體」,甚至直言「完全無法相信」。即便母親提醒「只依靠網路會導致資訊偏頗」,他依然認為傳統媒體充滿操控與偏見。對此,專欄回應者、作家最相葉月則提醒:「資訊並非宗教,不存在『信』或『不信』的絕對,關鍵是能否多角度檢證。」這段對話道出核心問題:新世代不是單純冷漠,而是對舊有權威與資訊來源缺乏信任。
究竟這種現象是偶發,還是時代必然?若將時間軸拉長,就能發現這背後的社會學脈絡。自2000年代後期日本正式進入人口減少社會後,Z世代登場的時點,正與少子化與智慧型手機普及同步。數位社會的急速成長,使這群年輕人被視為「突變體」般的存在。他們的價值觀在不安的時代氛圍中成形:經濟停滯、自然災害、疫情衝擊,使他們比前輩更具備危機感與風險意識。
學者與企業研究者常歸納出Z世代的幾項特徵:隨時準備B計畫與C計畫的風險規劃思維、追求「CP值」與「時間效率」、渴望迅速找到答案,以及在數位環境中展現高度服從規範的特性。這些看似特殊的性格,實際上與日本企業自1990年代以來為了生存所採取的經營模式不謀而合。換言之,Z世代並非「異類」,而是「時代的孩子」。
然而,這種相似性並不意味著代際之間自然能互相理解。父母一輩常抱怨「孩子不聽話」,卻又驚訝地發現年輕人行為模式與社會既有框架有著奇妙的重疊。偏偏因為互信不足,媒體與企業的「Z世代行銷」屢屢碰壁,無法真正觸動他們的需求。
趨勢評論家牛窪惠透過訪談與調查,打破了「容易辭職」「政治冷感」「不願消費」等刻板印象,指出Z世代並非懶散或逃避,而是渴望以自己的方式「升級」自我與世界。他們拒絕現有媒體,或許正是源於成長渴望的反射,而非純粹否定。
牛窪也提醒企業,若一味要求新人成為組織的一部分,往往導致摩擦。真正能促進成長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接納他們的思維模式,並保留彈性。所謂的「CP值與時間效率世代」,其實也需要時間磨合與彼此理解,才能找到共存之道。
這一點在阪神虎隊的勝利故事中同樣可見。年輕球員提供了活力與創意,而監督與老將則穩定了團隊氛圍。當代社會的世代交替,就如同棒球場上的攻守交替,永遠不會停止。從「石破下台」到「六甲颪」,政治與體育都在提醒我們:唯有新舊世代相互信任、彼此激勵,社會與組織才能在變動不安的時代裡持續向前。
參考資料:日經新聞

2025年9月11日 星期四

京都靈山護國神社,雖然就在高台寺與二年坂附近

 //京都靈山護國神社,雖然就在高台寺與二年坂附近,卻是一處遊客稀少的靜謐之地。若你對幕末歷史懷有一份情感,這裡絕對值得一訪。

還記得高中時,歷史老師曾帶我們去電影院看《末代武士》,再加上《神劍闖江湖》這部漫畫,更加深了我對幕末時代的好奇與嚮往。那段時間,我甚至買了司馬遼太郎的《坂本龍馬》與《幕末》,試著從文字裡去觸摸那個激盪的年代。
神社旁的山坡上,安葬著1356名為明治維新奉獻生命的武士陵墓。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在近江屋遭暗殺的坂本龍馬與中岡慎太郎。而維新三傑之一的木戶孝允(桂小五郎)、長州奇兵隊長高杉晉作等志士,也都長眠於此。
龍馬與慎太郎的陵墓旁,兩人的銅像並肩而立,共同凝望著京都,仿佛後人想讓他們親眼見證如今的日本。
幕末到維新,是一段血與淚交織的歷史。那時僅僅因為政治立場的分歧,就足以讓生命因此犧牲。這股歷史洪流中,不知捲走了多少英雄的身影。從暗殺到戰爭,日本就在這樣的摸索與試煉中,踏上了通往強國的道路。
如今,當微風拂過,陽光撒落在石碑上,那些幕末的熱血與夢想,早已化作無聲的風,靜靜地在這裡,看著京都,繼續改變。//

日本奈良縣富雄丸山古墳的285公分的鐵劍: 技術,古代日本權力象徵與精神世界的新想像。

 Joel來談日本

2023年初春,日本奈良縣富雄丸山古墳的考古學家自古墳中出土了一把前所未見的「巨大蛇行劍」。這把長達285公分的鐵劍,被譽為「國寶級」的驚世發現,甚至有評論形容其價值足以「改寫教科書」。不同於以往最多僅80公分長的蛇行劍,這把三公尺近身的巨劍不僅突破了技術的極限,也打開了對古代日本權力象徵與精神世界的新想像。
為了呈現這段出土歷程與研究進展,2025年3月14日登場的「TBS紀錄片影展」將放映一部以此為核心的紀錄片《巨大蛇行劍與謎樣的四世紀》。該片由曾長期追蹤此議題的記者山﨑直史執導,他以近兩年幾乎每月奔赴奈良的密集調查,完整記錄了發掘現場的震撼與背後逐步浮現的歷史謎題。對他而言,這不僅是一場考古發現的見證,更是一段揭開古代權力與信仰層層迷霧的旅程。
當考古隊發現蛇行劍的時候,為避免損傷,研究人員決定連同周圍土壤一併搬運至研究所進行清理。過程中,他們動用了醫療手術用的解剖刀、縫針,甚至以移除單顆沙粒的精細度來進行。最後,研究人員確認這把巨劍的全長比最初預估還要長出10公分,連同鞘端的「石突」部位總計達285公分。如此誇張的尺寸,甚至讓攝影師無法順利捕捉全貌,成為紀錄過程中的趣聞。
這把巨劍的發現,讓人不得不重新審視古代技術力的高度。過去所見的蛇行劍,多半長度不到一公尺,而且沒有實戰功能,專家普遍認為它們屬於象徵性或儀式性的產物。如今,一件遠遠超越常規的巨大神劍現身,不僅顯示當時冶鐵技術已臻成熟,更透露出製作者可能意在展現超凡的權力與地位。從卑彌呼受賜魏國長劍的歷史,到四世紀中國陷入群雄割據的國際背景,日本的權力者或許選擇自行打造一把足以震懾群眾的「威信」,以此宣告自身的主導力量。
蛇行劍的特殊形態也引發了廣泛討論。其波浪狀的刀身讓人自然聯想到「蛇」,甚至聯繫到《古事記》與《日本書紀》中關於八岐大蛇的神話。然而,研究者之間並沒有形成共識。部分學者認為其形狀象徵水流,另有意見認為模仿雷電,甚至僅僅是為了展現獨特性而設計。山﨑直史指出,若真與神話直接相關,當時的文獻理應有所記錄,但事實上卻無跡可尋,反而顯示蛇行劍可能在記紀編纂時已逐漸被遺忘。
另一件同時出土的重要器物——鼉龍文盾形銅鏡,更為這場考古發現增添了懸念。該銅鏡造型宛如盾牌卻具備鏡面功能,考古學上幾乎找不到相同類型。更詭異的是,它被安置在巨劍之下,並以傾斜角度朝向古墳的墳頂,彷彿要將某種力量投射到被葬者之上。傳統觀念認為鏡子應用於驅邪,反射外來的不祥之物,但這種「內向式」的埋藏方式卻顯示出完全不同的意圖。部分學者甚至推測,這可能是一種針對墳頂主人的「鎮魂」設計,意在封印或安撫一位極具威脅性的靈魂。
那麼,誰才是這座巨大圓墳的真正主人?考古學界尚無定論,但傳說中的「長髓彥」(ナガスネヒコ)被頻繁提及。根據神話記載,他是阻擋神武天皇入侵大和的強大豪族,甚至一度迫使神武撤退。最終因天皇軍隊的「金色鳶鳥」神蹟而敗亡。如果富雄丸山古墳的被葬者真是長髓彥,那麼將巨劍與銅鏡共同置於其棺槨之下,或許正是為了鎮壓其死後的靈力,防止他再度成為威脅。
這樣的推測雖帶有濃厚的想像成分,但卻能解釋許多矛盾。例如,若劍象徵雷光、鏡子象徵日光,兩者結合正好呼應神話中壓制長髓彥的「金色光芒」。同時,古墳的位置正好位於四世紀政權中心大和與五世紀新興勢力河內之間的樞紐地帶,被視為政權更迭的重要舞台。這也暗示被葬者極可能是一位在政治轉換期中握有關鍵影響力的「幕後推手」。
參考資料:ムー

2025年9月8日 星期一

豐田汽車與日立製作所與開源軟體(Open Source Software,OSS)

 Joel來談日本

在當前的數位化浪潮中,開源軟體(Open Source Software,OSS)已成為推動科技進步的關鍵動力。這類公開原始碼的軟體不僅能免費使用,還允許全球工程師共同參與改良與創新,從人工智慧(AI)、區塊鏈到半導體設計,幾乎所有新一代的數位應用都深深依賴於OSS。根據產業普遍的認知,現今軟體的組成有高達七至九成源自OSS。正因如此,世界各國的大型企業紛紛投入資源,積極融入全球開源社群,將其視為競爭力的核心。
日本的代表性大企業,豐田汽車與日立製作所,也開始以開放姿態迎接這股趨勢,設立「開源程式辦公室」(Open Source Program Office, OSPO),以更有系統的方法推動開源文化。這不僅是單純的技術選擇,也象徵日本企業在數位轉型中態度的重大轉變。過去日本企業雖然使用OSS,但多以「取用」為主,缺乏「貢獻」的精神,導致在全球社群中的存在感日益減弱。如今,透過制度化與組織化的投入,豐田與日立正在嘗試重塑日本在國際數位競爭中的位置。
OSPO的設立首要職責是風險管理,確保使用的開源元件符合授權條款,避免潛在法律問題。更重要的是,OSPO肩負戰略角色,必須評估並決定企業應該參與哪些社群,以便最大化技術與商業價值。
以豐田為例,該公司早在2011年就成為Linux基金會成員,並逐步將OSS導入車輛軟體開發。隨著汽車逐漸演變為「軟體定義車輛」(SDV),汽車功能愈來愈依賴軟體,OSS的地位更顯重要。豐田的OSPO目前由六人組成,負責協調內外部資源,確保工程師不僅使用OSS,更能主動參與開發與改進。
日立長期專注於OSS的風險管理,近年來則逐步轉向「攻守兼備」的策略。目前OSPO擁有約60人團隊,並已動員百名工程師參與15個不同領域的社群,包括雲端服務與數位身份驗證等。未來三至四年,日立的目標是將參與社群數量增加至30個,並讓超過千名工程師投入,藉此培養具國際影響力的技術人才,進一步強化企業在開源社群的話語權。
不過,日本企業對OSS的投入仍然顯得保守。國際調查顯示,已有約45%的企業設立OSPO,而日本的比例僅約2%,落差極為明顯。歐美更出現政府與大學積極設立OSPO的趨勢,形成全社會共同推動的氛圍。相比之下,日本的開源文化仍受制於組織文化與人事制度的限制。
長期以來,日本工程師對參與OSS社群的動力不足,一方面因為企業未明確界定「哪些活動算在工作範疇內」,導致工程師擔心投入太多卻得不到合理評價;另一方面,日本企業過去多重視「內部研發」而非「外部協作」,因此缺乏對外分享與互惠的文化。在日本,業務與個人活動的界線模糊,工程師難以自由展現能力。
此外,日本還面臨人才供給的結構性問題。根據預測,到2030年日本可能短缺多達79萬名IT專業人才。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透過OSS參與來培養技術人員,並藉由國際社群的實戰經驗提升專業能力,將成為關乎國家競爭力的重大課題。
20年前的Linux核心開發,日立、NEC與富士通都曾站在舞台中央。然而,隨著全球環境劇變,甚至曾經抗拒OSS的美國微軟都徹底轉向擁抱開源,日本企業的身影卻逐漸淡出。這種「由領先到落後」的轉變,凸顯出日本在數位化浪潮中缺乏足夠的靈活性與開放心態。
如今,豐田與日立重新出發,試圖透過OSPO與社群貢獻找回存在感。這不僅關乎企業本身的競爭力,更是一場攸關國家數位地位的挑戰。如果能真正走出封閉、內向的文化,積極參與並引領OSS的發展,日本有望擺脫「數位弱國」的標籤,重回國際舞台的核心。
參考資料:日經新聞

2025年9月4日 星期四

日美貿易協議的總統令

 Joel來談日本

川普總統於 9 月 4 日簽署了關於日美貿易協議的總統令,白宮隨後對外公布。內容包括將現行 25% 的美國汽車關稅降至 12.5%,再與既有的 2.5% 稅率合併,最終形成 15% 的稅率。此項減稅措施在 7 月已獲日美雙方同意,日本方面也要求盡快實施。依規定,總統令刊登於聯邦官報後 7 日內將公布詳細內容。正在美國訪問的日本經濟財政・再生大臣赤澤亮正在華府表示,預估不需要等到兩週才會落實。
川普同時表示,將制定新規則以判定「日本產」汽車的標準。對於目前稅率超過 15% 的小型卡車與零件,則會免除汽車關稅。總統令也納入相互關稅的負擔減輕措施,確保總稅率以 15% 為上限,超過該水準的品項則不適用。這項制度與美國對歐盟的處理一致,並且回溯自 8 月 7 日起適用,過度徵收的部分將予以退還。
此外,總統令還寫明,美國將在未來逐步把日本產學名藥與原料的關稅降至 0%。對於日本製航空器與零組件涉及的鋼鋁與銅的關稅,美方也將很快免除。雙方協議中的 5500 億美元(約 80 兆日圓)規模的對美投資也被列入。川普強調,這是美國歷來與他國協議中最具特色的一項,並指出投資方向將由美國政府決定。
同日,赤澤亮正與美國商務部長拉托尼克在華府簽署了投資相關的備忘錄。拉托尼克稱這是「歷史性的一天」,備忘錄的簽署意味著交易完成。赤澤在記者會上重申,7 月的合意內容不變,日本將透過投資、融資與保證等方式,最高提供 5500 億美元,並由日本國際協力銀行(JBIC)與日本貿易保險(NEXI)提供支援。
總統令亦提及美國稻米的輸入,日本將在關稅零的「最小進口量(MA)」制度下,把美國稻米的進口增加 75%。目前 MA 米總量為 77 萬噸,其中美國稻米約占 35 萬噸,若增加 75%,則將達到約 60 萬噸,勢必需要調整自泰國等國的進口分配。
此外,總統令也收錄了美國 7 月公佈的「說明文件」中的內容,例如日本將每年進口約 80 億美元的大豆、玉米與生質酒精等農產品。文件中亦提及,日本將允許獲得美國安全認證的汽車免除額外測試即可在日本市場銷售,同時也將購買美國製民航機與國防裝備。
參考資料:日經新聞

2025年8月20日 星期三

紀伊山脈擁有三個意義非凡的精神聖地:熊野山、吉野山、大峰山和高野山。The Kii Mountain Range is home to three deeply important spiritual locations: Kumano, Yoshino and Omine, and Mt. Koya.

 The World Heritage Sites in Japan

The Kii Mountain Range is home to three deeply important spiritual locations: Kumano, Yoshino and Omine, and Mt. Koya. These three sites are connected by a verdant 300 km pilgrims' path.

日本的世界遺產
紀伊山脈擁有三個意義非凡的精神聖地:熊野山、吉野山、大峰山和高野山。這三個聖地由一條長達300公里的青翠朝聖之路連接。

日本高速公路收費公路沿線的路邊服務區諸多創新,關鍵民營化 (privatized),創新多:摩天輪 (全日本第3熱)、溫泉或遊樂園式景點,衛生間諸多創新;地方新鮮蔬菜魚類;羽生休閒娛樂場所,其設計風格類似江戶時代的村莊; 歷史劍槍。



In October 2005, the Japan Highway Public Corporation was privatized and separated into three expressway companies.
by HJ KIM2014Cited by 18 — speaking, privatization aims to improve management efficiencies, reduce govern ment's burden of providing financial support and budget subsidies to the public.

日本高速公路收費公路沿線約有900個路邊服務區提供便利設施,其中許多現已成為熱門的休閒勝地。我們將探討這些服務區的演變及其與當地社區的連結。

Service Areas
Japanology Plus
Around 900 roadside service areas provide amenities along Japan's expressway toll roads, and many are now popular leisure destinations. We examine their evolution and links with local communities.

Japan's four main island and Okinawa are covered by an expressway (高速道路, kōsokudōro) network of over 10,000 kilometers. Further routes are still under construction. Below is a map showing the major operational expressways.

Foreign visitors should encounter few problems using Japanese expressways, since all important signs are written in both Japanese and English. The speed limit for passenger cars is usually 80 or 100 km/h, except on one-lane expressways where the speed limit is 70 km/h.

Below is some vocabulary useful for using Japanese expressways:

  • Interchange (IC)
    In Japan, an interchange refers to an expressway entrance and exit, e.g. Tokyo IC.
  • Junction (JCT)
    Like in English, a junction refers to a place where multiple expressways meet.
  • Parking Area (PA)
    A parking area comes with toilets and one or more vending machines. Sometimes it also features a restaurant.
  • Service Area (SA)
    Generally larger than parking areas, service areas feature toilets, shops, restaurants and a gasoline stand.
AI 概覽
是的,路邊服務區(也稱為「服務區」(SA) 和「停車區」(PA))在日本高速公路收費公路沿線很常見,為旅客提供各種便利設施。這些區域旨在提供餐飲、衛生間、購物和其他服務的便利停靠點,有些甚至發展成為熱門的休閒場所。
再次上路:日本的休息站和路邊站…
以下是更詳細的介紹:
服務區 (SA):
這些設施規模較大,通常提供更廣泛的便利設施,包括餐廳、商店、加油站,有時甚至提供獨特的設施,例如摩天輪、溫泉或遊樂園式景點。
停車區 (PA):
這些設施通常規模較小,提供更基本的服務,例如衛生間、停車場和自動販賣機。
超越基本需求:
許多休閒娛樂場所和私人住宅不僅提供生活必需品,還提供獨特的體驗,例如:
主題區:一些休閒娛樂場所的設計以歷史或文化為主題,例如,根據Stripes Japan報道,位於東北高速公路上的羽生休閒娛樂場所,其設計風格類似江戶時代的村莊。
美景:根據Stripes Japan報道,位於東京灣人工島上的海螢私人住宅,可欣賞東京天際線及週邊地區的壯麗全景。
娛樂:有些休閒娛樂場所設有遊樂場、健行小徑,甚至溫泉,本身就是一個目的地。



AI Overview
Yes, roadside service areas, known as "Service Areas" (SA) and "Parking Areas" (PA), are common features along Japan's expressway toll roads, providing a range of amenities for travelers. These areas are designed to offer convenient stops for food, restrooms, shopping, and other services, and some have even evolved into popular leisure destinations. 
On the Road Again: Japan's Rest Stops and Roadside Stations ...
Here's a more detailed look:
  • Service Areas (SA):
    These are larger facilities that typically offer a wider array of amenities, including restaurants, shops, gas stations, and sometimes even unique features like Ferris wheels, onsen (hot springs), or amusement park-style attractions. 
  • Parking Areas (PA):
    These are typically smaller and offer more basic services like restrooms, parking, and vending machines. 
  • Beyond Basic Needs:
    Many SAs and PAs go beyond just providing necessities and offer unique experiences, like:
    • Themed areas: Some SAs are designed with historical or cultural themes, like the Hanyu SA on the Tohoku Expressway, which is designed to look like an Edo-period village, according to Stripes Japan. 
    • Scenic views: Umihotaru PA, located on an artificial island in the Tokyo Bay, offers stunning panoramic views of the Tokyo skyline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 according to Stripes Japan. 
    • Recreation: Some SAs have playgrounds, hiking trails, or even onsen, making them destinations in themselves.